歷史上,最早將非洲黑人當作奴隸販賣的是阿拉伯人,但英國和西班牙等國卻將其擴大化,並形成了一種世界性的商業體系。從15世紀到19世紀初,非洲的黑奴被源源不斷地送到了美洲的種植園中。實際上,歐洲人並沒有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去非洲內陸抓捕大量黑奴,而是鼓動非洲部落之間發動戰爭,然後買下非洲部落中的俘虜、囚犯、奴隸。
黑奴貿易是血淋淋的交易,歐洲人只需一些廉價的工業品,就能從非洲換取黑奴,再賣到美洲獲取財富。而美洲的種植園主也不差,一個黑奴每年能產生幾百英鎊的收益,在黑奴越來越難買且越來越貴的18世紀,還是有很多人想方設法想得到黑奴。
相比種植園主,奴隸販子似乎“賺”的沒那麼多,黑奴買來時廉價,賣的時候25英鎊左右,按理説也不少了,但存在黑奴的存活率很低這種情況。
在漫漫航行中,黑奴的遭遇要兇險地多,首先就是當時的船隻和航海技術並沒有那麼先進,這導致他們在經過死亡航線時危險重重。販奴船狹小陰暗,封閉潮濕,加上每艘船運送的黑奴又多,這讓他們的生存環境惡劣。
其次是黑奴的待遇很差,黑奴對於奴隸販子來説是商品,而且船上也帶不了太多的食物等物資,黑奴的身體狀況很堪憂。那些身體條件較差的黑奴很可能患病或死亡,嚴重的還可能會引發疾病的傳染,雖然奴隸販子會定時對黑奴做檢查,但這樣的情況他們也是不想看到的。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黑奴的存活率,也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他們只能從挑選黑奴的手段上想想辦法了。
久而久之,他們形成了這樣一種挑選方法,首先就是要“漂亮”,當然這種漂亮是指黑奴要強壯、精神狀態更好,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畢竟這樣看起來更健康的黑奴不僅生存能力強,還能賣個好價錢。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現在看起來很特殊和奇怪的要求,那就是黑奴的牙齒必須是完好的,不能有一顆牙齒脱落。還有部分奴隸販子會聞一聞黑奴身上的味道來判斷他們是不是健康。
在現在看來,這並沒有什麼醫學上的依據,但利慾薰心的奴隸販子還是將這項工作做得很認真。
黑奴們登上船隻,幸運地到達美洲後,還得經過種植園主的一番挑選,然後就成為了某個種植園的一員。但這些活下來的黑奴,迎來的命運卻可能更加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