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同懷將墨灑,上山觸景和詩情。”1968年12月,中央下達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上山下鄉運動達到了巔峯,大批的城市青年湧入農村,在這裏留下了自己的青春與汗水。這是屬於那一代人的獨特記憶,也是屬於中國的特殊回憶。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温鐵軍就“為什麼當年中國一定要上山下鄉”展開了自己的分析。這一決策背後的考量,遠不止鍛鍊年輕人的意志這麼簡單。上山下鄉不僅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軌跡,也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背後的深謀遠慮。
上山下鄉對知識青年影響頗深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識青年雖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卻對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一無所知。農民是我國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力量,知識青年則是國家發展的未來希望。因此從國家的未來發展考慮,當年中國堅持上山下鄉是非常有必要的。
與農村窮苦人家相比,知識青年的家境往往更為優渥。他們沒有經歷過太多艱苦的日子,對於基層老百姓的悲歡也無法做到感同身受。若是讓這樣的年輕人為百姓服務,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而上山下鄉則給了知識青年一個機會,讓他們切實體會到農民羣眾的疾苦,感受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除此之外,逆境往往更容易造就人才。
在這一時期,我國雖然表面上一片繁榮,但實際上卻藴含着不小的危機。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過於安樂的生活,對於知識青年的未來發展十分不利。上山下鄉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危機意識,不至於沉湎在一時的安樂之中。
而上山下鄉對於培養知識青年的生存能力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此之前,許多知識青年十指不沾陽春水,幾乎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的父母經歷了太多的磨練,對於孩子難免會溺愛。
可温室內的花朵終有面臨風雨的那一天,上山下鄉提升了他們的生存能力。雖然在這一過程中,有些青年由於種種原因最後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在偏遠的農村度過了自己的餘生。
但無可否認的是,經歷了上山下鄉的這一代人返城後更加珍惜自己如今的生活,做出了不少偉大的貢獻。時隔多年之後,上山下鄉依舊是他們此生無法忘記的重要回憶。
上山下鄉解決了城市諸多難題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人口飛速增長。截至1968年,中國人口已經達到了7.9億人。龐大的人口基數,也引發了不少問題。大批人口集中在城市,使得城市的負擔越來越重。
可是在農村地區,又有着地廣人稀的問題。上山下鄉運動的出現,大大緩解了城市人口壓力。上山下鄉運動的參與者,都是年輕力壯、接受過一定教育的青年。
當時我國剛剛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動盪,許多意志不堅定的人做出了不小的錯事。而城市青年社會閲歷尚淺,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讓知識青年來到農村鄉下歷練,對於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當時的城市工作計劃有限。知識青年一旦完成學業,很有可能面臨沒有工作的尷尬局面。這一方面會打消年輕人蔘與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會引發大量的社會治安問題。
當昔日的知識青年變成社會閒散人員,管理的難度可想而知。而讓他們來到農村,實行分流管理,就大大降低了管理的難度。更重要的是,讓知識青年來到農村,便於他們更好地發揮個人價值,創造社會財富。
根據當時的數據顯示,隨着城市青年下鄉,我國農村地區糧食產量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年輕人為農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當地的知識普及。這對城市和農村而言,都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
誠然,讓本該繼續學業的年輕人從事辛苦的勞作,實在是大材小用。可是在當時國內的局勢之下,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通過上山下鄉,我國的局勢迅速穩定,基本的經濟生產也得到了保障。
科研工作的停滯不前可以用後續的投入來彌補,可局勢的不穩定,產生的後果是當時的國家無法承受的。
上山下鄉打破霸權國家對中國的封鎖
上山下鄉勢在必行,還是出於世界局勢的考慮。當時美國、蘇聯都對中國採取了經濟封鎖的政策。外資的全部撤離,意味着國家經濟的全面癱瘓。
但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擁有着廣大農民的支持。隨着資本的撤離,城市能夠提供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少。上山下鄉,則將多餘的勞動力充分利用。
在温鐵軍看來,我國的社會結構就像一塊海綿。當城市擁有較多的工作崗位時,農村的大批年輕勞動力就會來到城市,以便獲取更多的財富。
當城市工作崗位不足時,又可以通過上山下鄉的方式讓勞動力被農村接納。從而達到穩定局勢,避免動盪的目的。當蘇聯對我國撤資之時,其他國家都認為這會對中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按照其他國家的先例,撤資意味着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又會造成大批失業,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而中國通過上山下鄉這一舉措,巧妙化解了此次危機。當年輕的勞動力湧入農村,城市的工作崗位足以維持家庭正常的運轉。
而這也是上山下鄉政策能夠順利執行的重要原因。年輕的孩子去往農村,不再需要父母支付日常的開銷。而他們的父母又保住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全家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即便年輕人中有不願意的,他們的父母也會多加勸解,確保這一政策的順利實施。
上山下鄉帶來的後續影響
如今,當初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都已經步入了老年。但這段上山下鄉的經歷,足夠他們銘記終生。上山下鄉雖然辛苦,卻讓他們體會到了此前從未了解的生活。與此同時,不少人在這一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上山下鄉成了這代人無法忘記的重要經歷。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上山下鄉還是利大於弊的。首先,他們體驗到了農村的疾苦,變得更加珍惜此後的生活。不少知識青年此前對待生活沒有什麼希望,也沒有遠大的抱負。可返城之後,這部分青年明白了幸福生活的珍貴。他們不再惶惶度日,而是努力過好每一天。
對於小部分來説,上山下鄉則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由於當時特殊的局勢,部分人沒有回到城市,而是在鄉村度過了自己的餘生。有些人在當地成家立業,無法割捨愛人與孩子,也就選擇留在了這裏。返城,意味着拋妻棄子。留鄉,意味着無法盡孝。這樣的選擇,着實太過殘忍。
而對於淳樸的農民而言,上山下鄉讓他們原本枯燥乏味的生活多了許多精彩。在這些知青的口中,他們瞭解到了更加精彩的世界。隨着知青的返城,不少老鄉的子女也萌生了對於城市的渴望,為後續的人口流動埋下了伏筆。而其中的利弊辛酸,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上山下鄉是我國曆史上的一項重要舉措。它為我國的順利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一代青年留下了非同一般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