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政策分化照見歐洲進退維谷

北京日報客户端 | 作者 董一凡

對俄政策分化照見歐洲進退維谷

近期,俄法德三國領導人圍繞俄烏衝突的電話通話引發西方輿論廣泛關注。然而,法德這一舉動卻遭到中東歐國家普遍批評,將其稱之為“綏靖”和“軟弱”。法德穿梭外交受挫,反映了歐洲國家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立場分化,難以拿出理性務實方案的窘境。

目前而言,歐洲國家就俄烏衝突的態度可分為搖擺派、務實派和強硬派三大陣營。搖擺派主要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等西歐大國。一方面,作為歐盟和西方陣營的核心成員,基於西方及國內整體利益和輿論氛圍,這些國家必須在政治施壓、經濟制裁、武器輸送等方面做出姿態和實質性舉動,但與此同時,它們又深深擔憂能源、糧食衝擊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與俄對話、政治解決、止戰停火方面的意願十分迫切。第二類是以匈牙利為代表的務實派,這些國家作為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在制裁、譴責等外交行動方向上與美西方保持一致,但為了減少本國經濟利益受損,並不願採取全面對抗的對俄政策。

而所謂強硬派則是英國以及中東歐國家,前者在“脱歐”後急於在外交安全領域“加戲”,同時將緊密配合和追隨美國作為自身發揮國際影響力、拼造“大國地位”的跳板。在此次俄烏衝突中,它們多是衝在最前沿,在制裁、軍援、情報、培訓等方面全面介入,甚至連美國部分官員都擔心,如此火上澆油會導致局勢失控。後者則長期以來將俄視作安全威脅,把自身安全押寶於抱緊美國、北約東擴,俄烏衝突也給了它們借勢遏制俄羅斯的機會。因而我們看到,波蘭、拉脱維亞、捷克等國在軍援、制裁等方面“衝鋒在前”,將歐洲他國謹慎行事或外交斡旋描繪為“助長俄羅斯野心”。

歐洲國家內部的三方博弈,顯示了各國在戰略視野、地緣利益、內政影響等方面的巨大差異。而歐盟似乎也放棄了過去在各國意見之間進行平衡決策的傳統,就經濟制裁、能源“脱鈎”、政治施壓等方面,向西方陣營內“添油加薪者”或“反俄激進派”愈發靠近,並且不斷以“歐盟團結”“共同行動”來擠壓務實做法的政治空間。

雖説歐盟內部重大決策需成員國一致意見的機制,能在一定程度起到“保險繩”的作用,限制歐盟相應政策取向的升級速度和激進程度,然而從另一方面講,歐洲國家在反俄情緒和立場仍處於“政治正確”的情況下,強硬派的持續炒作和挑動,以及搖擺派國家立場趨硬等變化,都將使得西方繼續將解決衝突寄託於對俄羅斯經濟、軍事打擊和政治孤立,而不是認真反思冷戰以來美國及北約冷戰思維種下的惡果。長此以往,俄羅斯與美西方之間共同回到談判桌前,通過以平等構建安全秩序的方式解決根本性問題的可能性只會愈加渺茫。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1 字。

轉載請註明: 對俄政策分化照見歐洲進退維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