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華政策信號:競爭對手定位不變,但不推動新冷戰

2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線上特別會議。圖/新華

拜登“國際舞台首秀”

釋放的對華政策信號

文/張騰軍

當地時間2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先後參加七國集團(G7)特別峯會和慕尼黑安全會議,就職後接連在國際多邊外交場合發表講話。拜登高呼“美國回來了”,試圖重振美國的領導力,修復與西方盟友的關係,統一對華政策的步調。因為疫情關係,兩場會議都是通過線上方式舉行。

此前,拜登及其內閣成員已多次就中美關係發表看法,隱約透露出對華政策的大致框架。從拜登這次的講話來看,美國對華政策大致有三個主要取向。

首先,激烈競爭但不失控。在對華問題上,拜登政府究竟奉行什麼樣的方針,與特朗普時期有何異同,是外界最為關注的內容。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拜登提到,必須為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做準備,並預言這將是非常激烈的競爭。但美國顯然不準備降低競爭強度或做出妥協,甚至樂見競爭,因為美國認為自己有力量在競爭中勝出。

應該説,中國作為美國長期競爭對手的定位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但拜登政府的應對顯然更為理性,既全力競爭又不放棄合作努力,沒有發出將中國視為“敵人”或推動兩國新冷戰的言論,與以激進遏華為主線的特朗普主義有所區分。

其次,聯合盟友而不獨行。是否聯合盟友,是拜登政府與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最主要區別之一。拜登認為,美國對華政策的實力基礎,不僅來自對國內的投入,也倚賴全世界志同道合者的共同努力。G7聯合聲明提出,將推動2021年成為多邊主義的轉折點,這符合國際社會的主流共識。但拜登政府的實際意圖,恐怕是以多邊主義開路,將2021年打造為共同應對中國挑戰的開局之年。為此,拜登花了相當多的精力説服盟友統一對華立場和行動。

可以預期,美國將通過重新“入羣”,在國際組織和機制內部與中國爭奪影響力,在多邊和區域舞台確保美國的規則主導權,通過加大與盟友戰略協調,在政治、經濟、安全、人權等領域形成強大對華壓力,並試圖提高中國的對外政策成本。

最後,以價值觀為導向的對華外交。拜登將“價值觀外交”提到對華政策乃至外交政策的核心位置,認為如果不能堅守陣地,將在與中國的長期競爭中輸掉未來。可以預期的是,拜登政府任內,美國將聯合盟友,在治理模式與價值理念上加強與中國的競爭力度,在經濟與技術發展和標準制定上注入西方價值。

總體看,拜登的“國際舞台首秀”中規中矩,沒有超出外界對美國對華政策的預期,對華政策雖有輪廓但不甚具體,如何執行也尚在醖釀之中,未來走向尚待觀察。更重要的是,拜登並未實現西方的聯合,部分盟國雖然口頭上表態歡迎美國“回來”,但並不願主動迎合、全盤接受,像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都堅持發出了“有差別的聲音”。這某種程度上表明,美國尚未回來,或者説美國和世界都已經走到2021年,回不到特朗普上任前的那個美國和世界了。

《中國新聞週刊》2021年第7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週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編輯:張燕玲】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3 字。

轉載請註明: 拜登對華政策信號:競爭對手定位不變,但不推動新冷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