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馬達加斯加見證中馬友誼

我在馬達加斯加見證中馬友誼

2015年9月,蔡國偉(中)在馬達加斯加首都郊區向當地民眾捐贈衣物。 受訪者供圖

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市中心,10層樓高、總面積達4200多平方米的麗都商場,至今仍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築之一。這座建於2000年的大型商場,是福建泉州籍僑商蔡國偉事業成功的重要見證。

從在農村各地擺地攤推銷衣服,到在多個城市建大型批發商場,再到成立倉儲物流中心、拓展跨境電商貿易……1997年以來,立足馬達加斯加,蔡國偉的商業版圖早已輻射到非洲、亞洲、歐洲和北美等地區。

泉州和馬達加斯加都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現在,馬達加斯加也是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橋樑和紐帶。跨海越洋,拼搏奮鬥,蔡國偉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踐行者和貢獻者。

以下是他的自述。

打開市場通道

1997年6月23日,我第一次到馬達加斯加(以下簡稱“馬國”)。剛下飛機,我心裏就打起了退堂鼓:當地人大多都只簡單圍了一條白布當衣服穿,基礎設施陳舊落後,生活條件相當艱苦。

開弓沒有回頭箭。經過考察,我發現,之前已有不少僑胞在馬國做起了服裝、鞋、箱包貿易生意,且多數集中在塔那那利佛。面對城市飽和的服裝市場,我只能另闢蹊徑,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當時,馬國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藴含巨大商機。

説幹就幹。1998年,我瞄準時機,舉債4萬元人民幣,採購了一批紡織服裝產品,運到馬國銷售。當時,我僱傭一名當地司機,開着一輛破舊的二手車,開始了在馬國農村擺地攤的創業之路。不認識路,我只能車開到哪就賣到哪;語言不通,我就按計算器講價。此間,我常常風餐露宿、食不果腹,其中的艱辛一言難盡。由於惡劣的衞生條件,我一度患上瘧疾,在鬼門關走了一遭。但不管怎樣,我都咬緊牙關,決不放棄。就這樣,我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地走,既批發又零售,直到把手中的貨物賣完。

這是我在馬達加斯加賺的第一桶金。同時,我也打開了家鄉泉州通往馬達加斯加的市場通道。

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後,我進一步拓展生意網絡,成立了馬達加斯加天球國際進出口有限公司。通過幾年努力,我在馬國經營的紡織服裝、鞋帽、電子產品佔當地市場的65﹪以上。

在做生意的同時,我也把較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生活方式帶到了馬國各地。這些年,馬國人民的面貌煥然一新:不但改變了光腳的習慣,也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中馬友誼深厚

回想起來,我當初下定決心要留在馬國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馬國民眾非常善良友好。不到馬國,就不知道中馬友誼有多深。

在馬國,無論男女老少,不少人見到中國朋友會禮貌敬禮,並説一聲“西諾,薩拉姆!” (意為“中國,您好!”)

這背後是中馬兩國相互支持、真誠合作結下的深厚友誼。自1972年正式建交以來,中馬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和重大利益問題上始終相互支持。中國真心實意支持馬達加斯加實現發展,贏得了馬政府和人民的高度信任。中國幫助馬修建了國家公路、首都體育館、國際會議中心、學校、醫院、基層衞生站等一批基建項目。其中,2號國道是連接首都塔那那利佛和全國第一大港塔馬塔夫市的重要交通幹線,由中國於上世紀70年代援建,被時任馬達加斯加總統拉齊拉卡稱為“一朵馬中友誼之花”。至今,馬國還流傳着很多中國援建2號國道的動人故事。

進入新時代以來,類似2號國道的援建項目為中馬友誼錦上添花。2017年8月,中國政府援馬打井項目和援馬首都郊區公路項目相繼簽約動工。打井項目涉及阿齊莫·安德烈法那和梅那貝兩個大區,中國在這兩個大區各打100眼水井,極大緩解了該地區居民用水困難的實際問題;郊區公路項目,又稱“雞蛋路”項目,全長19.25公里,其中主線10.25公里,5條連接線共9公里,給當地雞蛋運輸和人們日常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馬國人民有難處,中國會伸出援手。自1975年起,中國向馬先後派出22批次、共計600多名醫療隊員。去年,疫情席捲全球后,中國第一時間向馬國援助了包括醫用防護服、額温計、口罩和護目鏡等急需抗疫物資,為馬國抗疫雪中送炭。今年9月24日,中國政府又將援馬首批30萬劑國藥新冠疫苗運抵塔那那利佛,給馬國抗疫注入信心和希望。

疫情期間,我與在馬僑企一起,先後向馬達加斯加內政部、塔那那利佛市政府、憲兵隊等政府部門及其他機構、當地民眾捐贈大米、口罩等各類防疫物資,與馬國人民共渡難關。

參與“一帶一路”

2021年11月,我有幸到上海蔘加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廳裏,我看到了馬達加斯加特色農副產品展位,感覺非常親切。

近年來,隨着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馬國的各類農漁業產品和土特產也相繼走進中國的尋常百姓家。這是中馬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縮影。

作為非洲第一大島和東非重要國家,馬國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是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橋樑。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與馬國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在馬國深耕多年,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未來還將為馬達加斯加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這幾年,我又在馬國相繼投資建設皮革製造、勞保手套和再生塑料生產基地,從中國派管理技術人員前往馬國培訓當地員工,現有生產員工2000多人。馬國是一個“秀色可餐”的島國,旅遊資源豐富,但服務設施不足。未來,我還將投資馬國旅遊業。

令人欣喜的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馬貿易額與建交之初相比增長了百餘倍。自2015年起,中國連續6年成為馬達加斯加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中國企業積極為當地創造就業,用工本地化率達到近90%,培養了大批技術工人,極大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中馬共建“一帶一路”為中非深化合作注入強大動能。“一帶一路”倡議也為僑商在非洲創業創造了很多機會。非洲國家發展潛力大,市場空間大,藴含着很多創業商機。未來,廣大僑商搭乘中非合作共贏的快車,一定能實現更大發展、收穫更多成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60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在馬達加斯加見證中馬友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