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醫保改革 羣眾就醫減負超5000億元
“自組建以來,全國醫保系統緊緊圍繞‘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後顧之憂’的重大政治使命,攻堅克難推進體制機制變革,推動中國醫保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5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 着力推動醫保高質量發展”為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鬍靜林説。
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5年來,我們堅持穩字當頭,健全世界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胡靜林説,2018年~2022年,全國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財政每年對居民參保繳費人均補助標準從490元增長至610元。僅2022年,財政補助總額就達6000億元。
醫保基金是老百姓“救命錢”,國家醫保局通過系列改革措施,建立了“羣眾享實惠、基金保安全、醫院獲發展、企業得成長”的多贏局面。
累計為患者減負超5000億元
發佈會上,曾70萬元一針的天價藥諾西那生鈉再次被提及,將其納入醫保的“靈魂砍價”讓眾多網友記憶猶新。隨着這個藥進入醫保,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的患者終於結束了有藥用不起的絕望生活。
胡靜林説:“5年來,我們堅持惠民為本,着力減輕羣眾看病就醫負擔。加快醫保談判節奏,推動卡瑞利珠單抗、諾西那生鈉等一大批獨家品種的抗癌藥、罕見病用藥以適宜價格納入醫保,加上報銷後累計為患者減負超5000億元,幫助數千萬身患重症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庭重燃生活希望。”
對於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來説,醫保的利好還在繼續。3月1日,最新版的醫保藥品目錄落地實施,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另外一種藥利司撲蘭也被納入其中,其價格從此前的每瓶6.38萬元降到了每瓶3780元。
5年的時間,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從因為太貴沒有能用得起的藥變成了有藥可選。除了這兩種藥以外,國家醫保局共組織集採了333種藥品,平均降價超50%,集採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8種高值醫用耗材平均降價超80%。
在降低老百姓用藥費用的同時,還讓新藥更快惠及患者。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表示,超過80%的新藥能夠在上市兩年內納入醫保。2022年目錄調整新增的108個談判和競價藥品中,有105個是近5年上市的新藥,相當一部分藥品實現了當年獲批、當年納入醫保目錄。
5年來,醫保目錄累計新增了618種藥品,涵蓋了新冠病毒感染、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臨牀治療領域,大量新機制、新靶點藥物被納入了目錄範圍。
此外,國家醫保局改革居民慢性病保障方式,將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納入居民醫保保障範圍,惠及1.4億慢病居民。持續打通異地就醫瓶頸,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規模由2018年的131.8萬人次增長到2022年的3812.35萬人次。
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醫保基金中的生育保險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李滔介紹,生育保險覆蓋用人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用於支付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待遇。2022年,全國參加生育保險2.4億人,生育保險待遇支出891億元。
“生育保險通過發揮社會保險的互助共濟作用,將單個用人單位因僱傭女職工產生的生育相關費用支出在全體用人單位間分擔,均衡了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減輕了用人單位僱傭女職工的顧慮,對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具有重要意義。”李滔説。
李滔還表示,國家醫保局正在指導地方綜合考慮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技術規範性等因素,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範圍,並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生育保險覆蓋範圍。
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1.69億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9億,195萬人享受保險待遇,累計支出基金624億元,年人均支出1.4萬元。
據瞭解,中國從2016年開始在15個城市統一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國家醫保局成立後,已將試點範圍擴大到49個城市。試點地區的服務機構達到7600家。護理人員數從原來的3萬多人增加到33萬人。
胡靜林表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社會保險體系補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2022年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億,佔比19.8%,中國即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隨着人口老齡化加速,失能老年人人數不斷增長,長期護理保障問題也逐步成為社會焦點。
接下來,國家醫保局在總結提煉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着力研究完善制度建設總體目標和遠景規劃。胡靜林解釋説,總的方向是統一制度定位和框架,統一政策標準,規範管理運行,推動形成適應中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