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文化角度看伊朗與波斯兩詞的異同

觀古今看世界
文|笑春風
最近,伊朗與美國兩國關係的急劇下降,給世界,尤其是中東地區的發展,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而伊朗,這個位於亞洲西部的石油大國,也由原先的默默無聞,一度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之一。
不過,許多讀者朋友,包括鄙人,對於伊朗的歷史文化都是極其生疏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分不清楚伊朗和波斯兩詞彙的關係異同,比如有人聊起波斯帝國和希臘世界的戰爭時,就以早期伊朗歷史來含糊的概括,而在許多國家,伊朗與波斯兩詞彙更是被交替使用,並行不悖。難道這兩個詞,真的就沒有任何區別嗎?
從歷史文化角度看伊朗與波斯兩詞的異同
(希波戰爭)
事實上,這裏面學問可大了去了。伊朗與波斯兩詞不但在含義上存在着不小的區別,而且它們的屬性從嚴格意義上講還不同。
首先,伊朗一詞彙的歷史,要遠遠早於波斯。為什麼這麼説呢?在西亞地區處於青銅時代的時候,一部分屬於印歐語系的移民進入到今天的伊朗、伊拉克等國境內,在這裏同當地土著融合,隨着時間的流逝,他們逐漸由原先的居無定所,發展為了農耕民族,雅利安人一詞,便成為了他們身份的一種認同,而他們所居住的地區,則以伊朗來表示。只不過,那時候的伊朗人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嚴格的民族認同,他們就像中國先秦時期的華夏族一樣,仍處於一個不斷和周圍文化交流碰撞,發展壯大的階段。而位於伊朗西南部,鄰近波斯灣的一個小部落,則在這一時期崛起,通過自己的武力統合周圍部族,形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這就是希臘史書典籍中所記載的波斯帝國,而那個小部落,名為法爾斯(Farsi),由於波斯語中F發音近似於P,因此又稱"Parsi",發出音來就是波斯,波斯是"他者"的叫法,而他能夠得名,還得歸功於希臘人的創造。很快,波斯一詞彙風靡整個拉丁語世界,同時也影響到了當時波斯帝國境內的文化傳統。
從歷史文化角度看伊朗與波斯兩詞的異同
(波斯國王與他的手下)
不過,波斯人自己也知道,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武力征伐的同時,必須能夠提出一種普遍性、能夠讓被征服部落都認可的文化,這樣才能鞏固自己的特權地位。所以在波斯帝國,包括以後的中東大帝國內部,都在推行伊朗這樣一種叫法,因為一方面伊朗的使用歷史比波斯長,另一方面伊朗一詞在中東地區居民的文化傳統中更尊貴,所以早在古代,伊朗一詞的政治屬性,就很明顯了。
但是,波斯雖然被包含在伊朗內部,但同其他伊朗的地區相比,波斯人受到阿拉伯半島的閃米特人文化等影響遠遠超出前者,這與伊朗,又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波斯帝國大流士在位時期,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就像中國的秦始皇一樣,在帝國境內推行書同文,用楔形文字書寫而成貝希斯敦銘文,其中的字母文字,就是來源於對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模仿和再創造。但是,這種文字就像中國的篆字,過於複雜不便推廣,所以後來阿拉伯字母得以大行其道,而其中重要的中介,就是與阿拉伯半島聯繫緊密的波斯地區。因此,波斯雖然在涵蓋範圍與使用時間上不及伊朗,可確是伊朗歷史文化構成與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到了近代,隨着語言學的發展,波斯語逐漸被學者們歸入到了伊朗語系之內,同時,還更細分為是西伊朗,而非東伊朗。東伊朗則是粟特語與花剌子模語等,他們是今天伊朗高原的東部邊緣地點,地理上的阻隔,也讓它們的歷史走向,同波斯差異越來越大。因此,定義伊朗遠不如波斯那樣容易。
從歷史文化角度看伊朗與波斯兩詞的異同
(波斯帝國建築遺址)
受到拉丁語傳統的影響,西方對這一地區,則普遍稱作是波斯,例如18、19世紀英國入侵今天的伊朗、阿富汗等地區,就以波斯來指代。後來在西方勢力支持下建立起的伊朗巴列維王朝,在建國伊始就以波斯來自稱。後來,為了制衡英俄等國勢力的擴張,激發民族自豪感,同時又向鼓吹雅利安人血統優越論的納粹德國示好,時任國王的禮薩汗·巴列維,就宣佈從1935年1月起,將國名從波斯改為伊朗,至於後來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同樣沿用了這一名稱。而波斯,則作為整個國家最大的民族,與其他伊朗的同胞們和諧相處,締造了今日的伊朗社會。
從歷史文化角度看伊朗與波斯兩詞的異同
(巴列維在檢閲軍隊)
參考文獻:
希羅多德《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零《波斯筆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冀開運《論"伊朗"與"波斯"的區別和聯繫》,來源:《世界史評論》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9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歷史文化角度看伊朗與波斯兩詞的異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