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上有哪些“十月驚奇”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綜合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
每到大選年的10月,美國政界就會猜測,有什麼意外動態可能給總統競選的最後衝刺階段增添變數。
“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這個美國政治術語,指的是在11月大選到來之前,兩黨往往會製造一些爆炸性的新聞,意在爭取選民支持。
就在十月的第二天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成為繼英國首相約翰遜、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以來,世界上第三位確診感染的大國領導人。“十月驚奇”第一幕開演。
入院2天,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出現在公眾視野。4日,特朗普乘坐專車短暫離開醫療中心。白宮醫生也透露,特朗普有望在5日出院返回白宮繼續接受治療。一波操作,賺足眼球。
實際上,在美國總統大選的歷史上,“十月驚奇”屢屢發生,所涉內容從國內外議題到候選人個人隱私不一而足。
1968年的總統選舉正值越南戰爭時期,時任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試圖在最後時刻促成越南和平協議的達成,以期幫助他的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當選。而漢弗萊的競爭對手、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尼克松據信通過私下渠道鼓勵南越總統阮文紹不要參加和平談判。美國總統大選三天前,南越宣佈退出和平談判。隨後,尼克松戰勝了漢弗萊,入主白宮。
到了1972年的總統選舉,越南戰爭依舊未能結束。正在爭取連任的尼克松對陣主打反戰議題的民主黨提名人喬治·麥戈文。
10月26日,尼克松的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突然對外宣佈越南“和平在即”,這令許多早已對越戰生厭的選民大感振奮。最終,尼克松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了大選的勝利,而越南戰爭事實上在2年多後才正式結束。
在1980年的總統大選中,伊朗劫持52名美國人質的事件成為了競選熱點。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羅納德·里根不斷指責正在爭取連任的民主黨總統卡特遲遲無法説服德黑蘭釋放人質,並將此事作為卡特在國際事務上無能和軟弱的證據。
隨着大選的臨近,卡特政府與伊朗的談判卻陷入了停滯。伊朗總理穆罕默德·阿里·拉賈伊更是出人意料地在10月21日宣佈,在美國總統選舉前不會釋放人質。里根最終以壓倒性的優勢贏得了選舉。伊朗在他就職當天釋放了人質,以換取被美國凍結的約30億美元伊朗資產。
在2000年的大選5天前,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小布什在1976年因酒駕被捕一事突然曝光;在2004年大選前的10月底,本·拉登突然發佈提及911事件的視頻;臨近2008年大選時,雷曼兄弟宣佈破產,美國爆發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在2016年大選前一個月,先是特朗普以不雅措辭談論女性的音頻曝光,再是維基解密公佈了一系列希拉里相關郵件和文件,再到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致信國會,重啓對希拉里“郵件門”的調查……這些事件也都被稱為“十月驚奇”,為人所津津樂道。
不過,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些“十月驚奇”究竟是偶然還是精心策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選舉結果,都很難下定論,畢竟選舉是眾多事件效應疊加的產物。
<結束語>人生如車,或長途,或短途;人生如戲,或喜,或悲.很多事,過去了,就註定成為故事;很多人,離開了,就註定成為故人.生命中的故人,積攢的故事,這些都是歷練.人就是在歷練中慢慢成熟的.一些事,闖進生活,高興的,痛苦的,時間終將其消磨變淡.經歷的多了,心就堅強了,路就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