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救下女童被指責“碰隱私部位”,危急時刻苛求完美是害人
在救援時間、手段有限、條件苛刻的情況下,要按照“完美救人路徑”來,非出大事不可。那不是救人,而是害人。
9月25日上午,上海一商場內,一名女童手扒扶梯雙腳懸空,情況十分危急,好在兩名男子挺身而出將其解救下來。26日,救人的丁先生告訴記者,將孩子救下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們卻遭到一些無端的指責,“有人説我救人的速度慢了,還有人説我救小女孩時,手放的位置不對。”經過這件事後,他感覺個別網友的網絡暴力很可怕。
↑網絡視頻截圖
網友的指責,性質上大致可以分為無心之語和含“惡”率頗高的言論。對比那種看見某個手部動作就緊張、擔心的一般心理,打着道德旗號進行“莫須有”式的言語攻擊,是無事生非,實不可取。應該嚴肅提醒的是,對於誹謗,當事人擁有依法維護自身名譽的權利。
這起事件並非孤例。去年8月,在安徽淮南,一小女孩和夥伴玩耍時,腦袋卡在鐵門縫隙中無法動彈,身邊的小夥伴急得眼眶通紅,幸好被一名巡視工作的環衞師傅及時救下。但事後,同樣有網友質疑救人者“手放的位置不對”,甚至被質疑伸出“鹹豬手”。今年9月1日,浙江松陽,一男子衝進女廁救下暈倒女孩後,也有人説怪話,男性進女廁所不妥,“為什麼不叫女工作人員幫忙”?
在人命攸關的時刻,這些施救者當然想的是救人要緊,事後被人懷疑、質疑,怎麼可能不委屈?這都哪跟哪啊,小學生都明白的“救人要緊”不必苛責的道理,怎麼就讓位給了“手部動作合理”呢?
此類“爭端”,説起來都有些無聊。要破解某些鍵盤俠的邏輯其實非常容易,拿出常識就可以。
按照類似邏輯,救人應當全程“完美”,不能有任何瑕疵——例如手不能碰到女孩的隱私部位,或者救人姿勢必須“優雅”。老實説,如果脱離現場語境,這樣的説法似乎不無道理。但在這幾起事件中,情勢都是十分危急,稍有延宕,後果不堪設想。在救援時間、手段有限、條件苛刻的情況下,要按照“完美救人路徑”來,非出大事不可。那不是救人,而是害人。
有人不講原則和邏輯,我們需要用正直之聲,用常識,為每一個敢於挺身而出救人的“俠客”撐起“保護傘”。要知道,他們被質疑,並不只是他們自己的事,而是涉及集體利益、集體感受的事。唯有堅持發聲、催生共鳴,這份“好人力挺好人”的氣場才不至於被歪理邪説所壓制。比如針對這類質疑聲音,就有不少人站出來,申明立場、批駁錯誤觀點,在精神層面加以馳援。這是一個積極的表現。
有人認為,對於那些無厘頭的質疑,不理會就好,“清者自清”。這話當然超脱,但需要看到的是,當救人者作為個體立於輿論場,就會容易陷入負面語言的泥沼,感到艱險莫名,甚至會灰心、寒心。這個時候,公眾的“話語擁抱”,可以給他們以力量支撐。
這一點也提醒我們,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政府部門、有關單位抑或街道、社區,也有幫助當事人釐清事實、發出正面評價的責任和義務。很多時候,權威方面的評價性和解釋性作為,相當於在一起事件中“蓋章認定”,可以促進“疑團”和“誤會”的解開,使得不明真相的羣眾恍然大悟、冰釋“前嫌”。如一些救人事件中,救人者受到當地有關部門、用人單位的表彰,就很有説服力。
當然,也要看到,在一起救人事件中呱噪不休的人,只是個別聲音,他們並不能代表輿論的核心立場。畢竟,正直之士、剛直之語,才是人際和輿論場的主流。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伍裏川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