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秦嶺“小慢車”上:這些沉重的揹簍裏,多暖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綜合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2月5日電(記者張斌)列車抵達陽平關站,揹着60斤的蔬菜上車時,51歲的薛清娥明顯吃力,左腳往台階上踩了兩次試圖上車,卻被背上的一大筐蔬菜重重地往後拽着。

見狀,列車員張敏利趕忙拉了一把。“謝謝哦!”聽得出,薛清娥有些着急,落座後喘了很久。

2月4日是農曆小年,穿行於秦嶺深處的6064次“小慢車”上,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客運段的工作人員在列車上貼上窗花,還給每個揹簍都貼上了“福”字。

這趟“小慢車”票價便宜,全程只要21.5元,途經秦嶺山間37個站,幾乎站站都停,因此很多沿線老鄉喜歡坐車去縣城賣菜。

從燕子砭、陽平關上車的老鄉越來越多,他們幾乎每人都揹着一大筐“年貨”,要趕車去鄰近的縣城售賣,“想趁着過年前再賺些錢”。

“扣除來回6元的車費、中午6元的飯錢,這一筐菜賣完還能落下四五十元。”薛清娥的揹簍裏有蒜苗、青菜薹、豌豆尖。

儘管一人要種2畝地,還要照顧生病的母親,整日起早貪黑的她卻並不覺得苦。2012年以前,她和丈夫在北京打工,後來母親生病,二人回鄉,丈夫在鎮上騎三輪車拉貨,她每天坐1.5小時的“小慢車”去略陽縣城賣菜,“一年能賺一萬多元”。

“以前,家裏就一間房一張牀,客人來了沒處睡,只能在凳子上坐着。”這些年,夫妻倆辛勤勞動,用攢下的辛苦錢供兒子讀完大學,還蓋起兩層新房,“現在再也不怕家裏來客人了,來多少都住得下。”

“我們村變化也大,通路通水,很多貧困户住進搬遷安置小區,村裏人都種天麻、育香菇、養豬,我們都賺錢了,也翻身了。”薛清娥説,“我都奮鬥了幾十年,還要再奮鬥,因為越奮鬥,越幸福!”

沉重的揹簍裏裝着母親的奮鬥,也裝有父親的責任。

家住寧強的張維明46歲,他要出售的“年貨”更多:背上是一筐近百斤的生薑,手上還提着花生、蒜苗、青菜。

去年12月底,他剛回家鄉,幾乎沒有休息,就開始往返於“小慢車”上。“2019年,我家蓋新房花了不少錢,現在孩子在寧強一中讀高二,也需要錢,所以不敢耽誤。”

張維明説,平日裏,他在北京修地鐵,每月賺五六千元,要寄一多半回家,“妻子在家照看孩子、種地,也很辛苦,回家後就想着多給妻子分擔一點。”

“今天這些菜估計能賺三百多元。”張維明笑聲爽朗。

列車快要到略陽,老鄉們開始整理揹簍,急着往車門處挪動。

列車員提高嗓門,提醒老鄉們戴好口罩,注意安全,排隊下車。

張維明動作麻利,很快就下了車。薛清娥排在隊伍後面,在列車員的幫助下,也順利出站。

“小慢車”又向前駛去,車廂上貼着“腳踏實地加油幹,每個人都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