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驢技窮了吧!?BBC故技重施,結果毫不意外:再遭打臉

近日,BBC中文頻道發佈了一段視頻,內容為其記者白洛賓在浙江義烏街頭採訪民眾接種新冠疫苗的情況。原是故技重施、套話找茬,結果當然也不意外——再遭打臉:

記者問,“你認為這裏的人們需要被強制接種疫苗嗎?”路過的義烏市民回答,“沒有,我們自願接種。這是我的選擇。”“這個接種主要是看自己吧,自己想去的時候就過去。”想在疫苗質量問題上糾纏,提出“接種後你覺得還好嗎”的質疑,現場民警回懟:“不好還能站在這裏啊。”“中國造,OK!”

黔驢技窮了吧!?BBC故技重施,結果毫不意外:再遭打臉

一句句硬核大白話,不僅紮了BBC記者的心,也是中國形象最有力的“傳播”。中國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推進至今,國內沒有出現過任何嚴重不良反應病例,安全性、可靠性早已得到充分證明。根據最近公佈的《全國公眾疫苗認知調研》,85%的公眾認可接種疫苗可以預防疾病,在此次調研的六大疫苗中,大眾對新冠病毒疫苗的認知度和接種意願度,均排名最高。隨着接種工作全面展開,為便利羣眾、滿足需求,各地的工作人員都在加班加點、日夜堅守,很多接種點連“五一”假期都堅持“不打烊”。

這已不是BBC第一次在中國“翻車”。遠的不説,就看今年初:“重返”武漢,記者麥笛文探訪一圈,本想蒐集點“鬼城素材”,結果只收到了武漢市民發來的“問候”——“現在就是心情特別舒暢,因為武漢在中國是最安全的,在世界來説也是最安全的。”探訪北京商區,BBC團隊本想聽點“民間怨言”,結果商家自信回應,“中國就這麼有活力” “反正比你們國家強多了”。除此之外,因為在新疆問題、香港問題上頻頻玩火,BBC記者更是到處留下灰頭土臉的“表情包”。

走遍中國各地,歸來仍在臉腫。我們不禁要問,一向以紀錄片拍攝見長的BBC,為何總在中國遭遇滑鐵盧?一方面,事實面前,再多的話術技巧也顯得蒼白無力。即便預設主題、釣魚採訪,外加“手抖式”拍攝和“霧霾灰”濾鏡,可中國老百姓自己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自己心裏有數,沒那麼容易忽悠。另一方面,“夜路走多了,總會遇見鬼。”BBC一次次造謠傳謠失敗並遭到羣嘲,其背後的“金主”及“政治產業鏈”也愈發為世人所識破。眼下,不僅中國老百姓對其嗤之以鼻,連西方民眾提起BBC也會首先聯想到“假新聞”。起碼的公信力都丟了,再怎麼“作妖”也帶不起節奏。

那麼, 屢戰屢敗的“BBC們”,又為何不長記性、賊心不死?恐怕是除了煽風點火外,他們已黔驢技窮、無計可施。疫情大考、種族歧視、經濟衰退等多重問題當前,許多西方國家陡然發現,自己凹了多少年的優越感已難以維繫。就拿眼下BBC熱衷的疫苗問題來説,當被問及英國方面是否打算向疫情惡化的印度出口疫苗時,約翰遜的發言人直接回答“沒有多餘的可以分。”所謂“風範”“實力”早已不復往日,這種時候為了“挽尊”,為了繼續矇蔽國民,只得以“拉別人下馬”的方式轉移視線。這也恰恰證明,某些人早就開始自我懷疑,對幻想中的“制度神話”喪失自信。

掩耳盜鈴騙不了別人,只能讓自己在“精神勝利法”中日益淪陷。BBC已經碰了一鼻子灰,背後的“操盤手”何時才能認清現實,把目光和功夫放在自己身上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評論員 關末

流程編輯:u00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9 字。

轉載請註明: 黔驢技窮了吧!?BBC故技重施,結果毫不意外:再遭打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