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奧迪項目落地,南北大眾拼真實力,誰能笑到最後?
造車新勢力與新能源汽車幾乎佔據了整年的新聞板塊,沒想到,在2020年最後的幾天時間,中國一汽、德國奧迪、上汽集團一同衝上頭條,奧迪成為了將2020年汽車圈畫上完美句話的主角。
這件頭等大事,簡單來説就是——中國一汽、德國奧迪、上汽集團達成共識:未來,上汽奧迪產品將由現有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絡進行銷售相關服務及售後服務。
事實上,這是一次“達成共識”,而相關信息我們早在之前就已經有所瞭解。那麼,在這背後還有多少值得去細品、推敲的東西呢?
各方的利益權衡
上汽奧迪的項目,最早出現於2016年。彼時上汽與奧迪突然宣佈閃婚,驚呆了眾人,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二話不説,集體抵制,直接告狀告到了大眾總部。
原本只有一汽-大眾奧迪,且已有三十來歲,各方面都已然成熟至極,銷量連年增長,經銷商過得滋潤,這下再來個上汽奧迪攪局,無疑,觸碰到了利益底線,任誰都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
平息眾怨,奧迪簽署了《三亞聲明》,圍繞“一個銷售公司和一個網絡”,制定了幾項內容。一是各方努力確保2022年實現銷量90萬輛;二是第三方不早於2022年1月在中國銷售;三是在中國一個銷售公司管理經銷商網絡,將由該銷售公司定義網絡標準,現有奧迪經銷商都將獲得該銷售公司授權;四是奧迪公司未來在中國銷售和服務的產品全部在當前的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現有展廳和服務區域提供銷售和服務。
幾項內容,顯然都對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極為有利,他們的目的,也達到了。如果若要準確地説12月23日官宣的共識達成的話,也應該算上經銷商一份。
一汽-大眾奧迪的話,目的也達到了,畢竟“一個銷售公司和一個網絡”這個協定,就足以讓其成為執牛耳者。
上汽集團,貌似各式各樣的協定都不甚利己,但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倘若將上汽奧迪這塊蛋糕做大的話,上汽集團很有可能就成為國內最強大的汽車集團,或許沒有之一。
上汽奧迪,上汽的突破
我們先看幾組數據。2019年,一汽-大眾全年共計銷量為212.99萬輛,上汽大眾則為200.18萬輛。雙方銷量差距超過12萬輛。
2020年1-11月,一汽-大眾全年共計銷量為187.02萬輛,上汽大眾則為140.59萬輛。雙方銷量差距相較於2019年拉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大眾的銷量統計方式和上汽大眾有明顯不同,即包括了大眾品牌、奧迪品牌、捷達品牌三者銷量相加。在2019年,一汽-大眾奧迪就銷售了超過68萬輛新車,2020年前11個月也銷售了超過60萬輛新車,所以,倘若減去奧迪品牌以及捷達品牌的銷量的話,上汽大眾的優勢顯而易見。
難怪,上汽的入局,會引起一汽上下如此重視、恐慌,以致添加了各種條條框框來限制。
那麼,條條框框擺在那,上汽就望而卻步了嗎?要知道的是,按照協定,上汽奧迪的首款產品A7L要在2022年方可上市,而在那一年,奧迪要實現90萬輛的銷量。也就是説,以目前一汽-大眾奧迪的數據來估算的話,上汽奧迪有可能需要貢獻出超過20萬輛的銷量。
況且,銷量壓力在那,銷售渠道也受到了限制。上汽奧迪的壓力,不亞於任何一個我們以往所見的新興汽車品牌。
實際上,對於這些,上汽必然有所考量。一個值得我們去推敲的地方是,11月份的時候,大眾推出了ID.4純電動車,同一款車,以不同的名字在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進行銷售,而在銷售模式上,上汽大眾就藉着ID.4 X上市的契機,創新探索了代理制銷售模式。
簡單來説,這個模式就是客户可通過線上的官方商城、官方微信、上汽大眾超級APP完成車輛配置與下訂,然後在4S店體驗實車、提車和維保。這麼一看,上汽奧迪還是車主數據的掌控者,而非經銷商。
對於這樣的模式,其實很多的造車新勢力都在採用,尤其是特斯拉,我們總能在每座一線城市的中心地帶看到特斯拉的體驗店,而這些體驗店和傳統的4S店不一樣,為了節省成本,只能開在偏僻之處。
這樣的模式所取得的成效,我們在造車新勢力中也是有目共睹。況且,在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體驗實車、提車和維保,對於上汽未必是壞事。畢竟,專業的事還是得由專業的人去做,4S店不好經營,豪華品牌的4S店更難。
總結
國內幾大汽車集團中,若要論模式的創新,上汽可謂數一數二。上汽奧迪項目可以達成共識,意義或許不在於一個全新的品牌成立,豪華車市場又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等等,真正的意義可能是在於傳統車企的模式創新,而且這種創新是徹底的,不是像幾年前那樣只是曇花一現。
需要知道,奧迪中國總裁安世豪時隔12年後迴歸了中國市場,上汽奧迪項目前景可期。上汽奧迪的業績壓力是有,突破之後,又是創造歷史。所以,上汽的“上”,寓意不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