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面降雨量594.3毫米 為20年來之最 降雨還將持續“出梅”時間仍不確定

這一週的天氣可謂是陰晴不定,明明清晨還能看到太陽躲在雲後似出非出,過不了多久,豆大的雨點卻開始拍打起了窗户,出門是否要帶傘成為打贏這場“天氣心理戰”的關鍵。誠然,在這短短一週內,區氣象台就發佈了三次暴雨預警,雖然目前強降水雲團減弱移除,但未來一週雨勢仍未停歇。

全區面降雨量594.3毫米 為20年來之最 降雨還將持續“出梅”時間仍不確定

暴雨雷雨輪番“上陣” 氣温上下浮動大

“接下來的一週,柯橋天氣仍將繼續陰雨天交替,氣温也會浮動得比較多。”記者昨從區氣象台瞭解到,未來一週,除了7月12日為多雲到陰天氣外,其餘幾天均有陣雨或暴雨“登場”。而在氣温方面,更是開啓了“高-低-高”的過山車模式,其中日最低氣温倒是變化不大。7月11日-13日,日最高氣温均在30℃以上,12日最高氣温更是達到36℃,而此後的14日-15日,日最高氣温回落到30℃以下,分別是27℃和26℃,而從16日開始,日最高氣温又上升到30℃以上。

據區氣象台7月9日10時30分發布的中期預報稱:7月11日,柯橋陣雨轉陰,氣温25~31℃;7月12日,多雲到陰,氣温26~36℃;7月13日,陰轉小到中雨,氣温27~34℃;7月14日,小到中雨,氣温22~27℃;7月15日,小雨轉大到暴雨,氣温22~26℃;7月16日,陣雨轉陰,氣温23~30℃;7月17日,陣雨轉陰,氣温23~33℃;7月18日,陰轉小到中雨,氣温25~31℃。

降雨量為歷史氣象資料有記載以來最多

這周以來,潮濕悶熱的梅雨天環境並未發生改變,雨該下還是下,地面返潮依舊,家裏晾的衣服許久未乾,不免讓人感慨,梅雨還要持續多久?柯橋何時能“出梅”?

為此,記者諮詢了區氣象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依照眼下的天氣情況,陰雨天氣仍佔據柯橋天氣的主導位置,所以“出梅”時間仍不確定。據瞭解,我區於今年5月29日入梅,截至7月9日早上7點,全區面降雨量594.3毫米,漓渚鎮面雨量達687.3毫米。

那麼,今年有可能出現最長梅雨季嗎?根據歷史氣象資料統計顯示,我區常年“入梅”時間為6月10日前後,常年“出梅”時間為7月10日左右,常年梅雨量為267毫米。其中,最早入梅的年份為2000年,當時5月5日就已經“入梅”了,最晚出梅年份為1998年,到8月3日才“出梅”。

值得注意的是,柯橋1999年梅雨量最多,為537.5毫米,而今年梅雨季還沒完結,全區面降雨量就達到了594.3毫米,為歷史氣象資料有記載以來最多。而梅雨期最長,為2010年的57天,而今年“入梅”以來到現在,僅有44天(截止本週六),還未超越2010年的最長梅雨季。

長時間降雨 災害隱患點要防治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梅雨期間降雨量已超出常年平均水平,而隨着雨量增多,地質災害防範問題也鳴響了“警報”。如果在短時間內強降水,極易引起如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在我區稽東鎮雄鷹村,就存在這樣一個地質災害隱患點。“一旦造成山體滑坡,那麼緊挨着山腳的居民樓房將遭到波及,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雄鷹村村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入梅”以來,村後的一處竹山一直都存在着山體滑坡的隱患。由於長時間降水,而竹山的土質較松,在大雨量的沖刷下很容易形成塌方。為此,上月以來,村委工作人員對這處災害隱患點進行了維護,還專門開展了加固工作,必要時還將撤離附近房屋的村民。

相關部門也提醒,在地質災害多發地區的居民要隨時留心周圍環境,遇到山體塌方和泥石流等情況,住在山體附近的居民需緊急疏散至安全區。在山洪泥石流爆發的過程中,大家應順着泥石流溝岸兩側山坡逃跑,切忌往上下游逃離或停留在凹坡處。如果正處於無法逃離的情況時,應當找一塊坡度較緩的開闊地躲避,千萬不要躲在房屋、圍牆、電線杆附近。對於已經撤出危險區並開始建立臨時躲避棚的居民,躲避棚的位置最好安置在低緩山坡或位置較高的階台地上,儘量避開溝渠凹岸和陡峭的山坡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2 字。

轉載請註明: 全區面降雨量594.3毫米 為20年來之最 降雨還將持續“出梅”時間仍不確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