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記者從農業農村部官網獲悉,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並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有關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7月19日。據瞭解,本次調整遵循瀕危性、珍貴性、相似性、預防性、兼容性、關注度等六個原則,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長江江豚等物種本次均考慮升級或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猛禽所有種擬列入保護名錄。
本次調整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對我國脊椎動物的評估等級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分類與標準為重要參考,重點關注野外種羣有滅絕危險的“極危”物種、分佈區狹窄、野外種羣數量稀少的“瀕危”物種和野外種羣數量下降明顯或持續下降、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易危”物種。例如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長江江豚等被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本次調整均考慮升級或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同時,重點考慮在維持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因棲息地破壞、獵捕和貿易等開發利用活動,生存受到較大威脅的物種,如猛禽類處在食物鏈頂端,起到調控處在較低食物鏈物種種羣的作用,國際上猛禽的貿易行為屢見不鮮,因此將猛禽所有種(鷹形目55種、隼形目12種和鴞形目32種)列入保護名錄,其中重要物種列為一級保護。黃河水系的北方銅魚是我國重要的水生生物資源,傳統上具有很高漁業經濟價值,受到棲息地生境破壞的影響,其自然種羣已經極其瀕危,本次在名錄中被列為一級保護。
對平胸龜科、陸龜科、鼉科、金線䰾屬等分類單元中的部分物種,雖不完全滿足列入名錄予以保護的科學標準,但考慮到在執法監管過程中其與列入名錄的同科或同屬物種無法進行有效區分,因此本次名錄調整中也將其列入保護範圍。
對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等尚無確切證據證明在我國有自然分佈的熱點敏感瀕危物種,以及野馬、麋鹿和高鼻羚羊等在我國曆史上有野外自然分佈記錄的物種,考慮到如科學新發現確定屬於我國自然分佈物種以及可通過生態修復措施等重新建立和恢復其野外物種,因此將該類物種一併列入保護範圍。
對莽山烙鐵頭蛇、安吉小鯢、鯨鯊等在我國有自然分佈且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物種,統籌考慮國內保護與履行國際公約管理需要,在本次名錄調整中也根據實際情況和保護需要予以重點考慮。
此外,對因開發利用強度持續增大或棲息地減少等原因已引起廣泛社會關注的物種,本次調整中也積極考慮列入;反之,對雖符合列入的科學標準,但社會關注度極低,一旦列入反而可能加劇非法獵捕和貿易風險的物種,則不考慮列入。如黃胸鵐在鳥類貿易中佔有很大份額,由於錯誤的宣傳其藥用功效,導致野外黃胸鵐遭到過度獵捕造成野生種羣數量大幅度下降,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本次調整考慮將其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穆祥桐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