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聽到“血腥暴政”這個詞時,絕大多數人不會因此聯想到比利時,這個歐洲小國一直以啤酒聞名於世,似乎跟血腥、暴政這樣殘忍的詞語完全掛不上鈎.然而在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統治所謂“剛果自由邦”的三十年間,當地人口減少了近一半,更匪夷所思的是這片面積超過比利時本土76倍的土地,不屬於任何國家或政府,而僅僅只屬於利奧波德二世國王本人。
圖1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
痴迷殖民的國王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1835年出生於比利時,在1865年登上了王位之前,他的人生就像歐洲其他任何王室的王儲一樣,出席儀式、學習禮儀、軍隊任職並娶了一位奧地利公主。而當他登上王位後,他對海外殖民地,特別是赤道殖民的的痴迷像着了魔一樣,然而作為對外殖民擴張的後來者,歐洲小國比利時很難在縫隙中找到一片空地,1866年利奧波德二世甚至試圖向西班牙王室贖買菲律賓,然而交易最終由於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王被推翻而破裂,之後,利奧波德二世的目光就轉向了非洲。
圖2亨利·斯坦利開拓剛果殖民地
剛果自由邦
1875年,利奧波德二世組建了國際非洲協會,名義上是資助對非洲大陸的勘探,實際上是為他的殖民野心尋找道路。在他的資助下,英裔美籍探險家亨利·斯坦利在完成了讓他名留史冊的超級遠征:從非洲東岸的坦桑尼亞出發,橫穿非洲大陸,到達西岸的剛果河下游(非洲第三高峯,剛果金和烏干達之間的斯坦利峯,就是以他命名的),也為利奧波德二世對剛果河流域的野心打開了通道。1878年亨利·斯坦利帶着利奧波德二世派出的隨員,開始為利奧波德二世打造一個屬於他個人的殖民地。可笑的是,建立殖民地的資金是利奧波德二世以個人名義從比利時政府那裏貸款來的,在他償還了這筆債務後,實際上百分之百的利潤直接流向了他——這不是比利時的殖民地,它屬於利奧波德二世個人所有。1885年,在著名的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上,利奧波德二世建立的“剛果自由邦”得到各國的正式承認。
圖3橡膠種植園工人戴着頸鍊
血腥暴政
利奧波德二世在所謂“剛果自由邦”的統治,與其説是殖民,不如説是他成為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奴隸主。利奧波德二世在當地建立了一支名為“Force Publique”的僱傭兵組織,他像我們打遊戲一樣,將殖民地劃分成不同的片區,給每個片區規定了生產象牙、黃金、鑽石、橡膠以及其他產品的配額,並給這些片區配備了省長以及一定數量的僱傭兵,規定這些人的報酬按收入總額的百分比支付,極大地調動了這些人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他們大規模狩獵各種野生動物,並招攬歐洲各地的狩獵愛好者購買狩獵許可證,隨意射殺野生動物;將各類產品配額層層分配,對未完成配額的人施以嚴酷的懲罰,比如砍去一隻手……甚至如果還需要手去勞作,那就砍去他的妻子或孩子的一隻手來代替;為了節省開墾荒地的時間,他們將大量土著居民從他們的土地上趕走甚至屠殺掉,為國王的經濟作物騰出空間。這種血腥的暴政導致“剛果自由邦”人口下降了近一半,死亡的原因主要是飢餓、疾病、過度勞累和殘害造成的感染,以及對逃亡者、叛逆者和逃犯家屬的處決。
圖4 被砍掉手的當地人
暴政的結束
然而隨着世界橡膠種植業的發展,“剛果自由邦”的橡膠種植業逐漸在與美國,英國和荷蘭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剛果自由邦”也逐漸成為了利奧波德二世的累贅。1908年,利奧波德二世將“剛果自由邦”轉讓給比利時政府,比利時政府將其改名為比屬剛果,並對利奧波德二世之前的制度進行了改革,基本結束了這種暴政,然而利奧波德二世血腥統治的後果給剛果造成的創傷,至今也沒有恢復。(利刃/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