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榴蓮出口大增威脅馬來西亞森林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綜合

隨着中國對“水果之王”榴蓮的需求飆升,馬來西亞榴蓮產量將迎來飛躍。去年8月,中馬兩國簽署了一項新的協議,首次允許馬來西亞向中國出口冷凍帶殼榴蓮,但需求也在加劇森林砍伐,導致森林為榴蓮種植園讓路。

馬來西亞每年生產約30萬噸榴蓮,其中內銷佔大部分。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的榴蓮總出口量為23381噸,價值1.182億林吉特(2940萬美元)。其中20793噸(88.9%)銷往新加坡,只有236噸以榴蓮漿和榴蓮泥的形式出口到中國。馬來西亞農業與農基工業部6月在一份聲明中表示,2030年馬來西亞對華榴蓮出口總量有望增至2.2萬噸。

但與中國日益增長的榴蓮需求相比,這一增幅微不足道。2018年中國新鮮榴蓮進口額接近11億美元,是2017年的兩倍。進口量從2008年的約20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約43萬噸。

中國進口的新鮮榴蓮幾乎都來自泰國,該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榴蓮生產國和出口國。來自馬來西亞的官方份額很小,因為貿易限制規定其只能向中國出口榴蓮漿和榴蓮醬。不過有報道稱,一些榴蓮以非法形式流入了中國。


馬來西亞農業及農基工業部部長薩拉赫丁·阿尤布在一份聲明中宣佈,新協議簽署後,五家公司獲准向中國出口榴蓮,6月17日馬來西亞發出了第一批冷凍帶殼榴蓮。

新鮮水果顯然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薩拉赫丁表示,該部預計每月將有1000噸來自馬來西亞的優質榴蓮進入中國市場,每年將為該國貢獻5億林吉特的出口值。他還表示,農業部相信馬來西亞的榴蓮產量將能夠滿足當地、當前的國際市場以及中國新興市場的需求。他説,根據支持農田恢復和複種的新財源政策,榴蓮種植已經得到了農業部的認可。

該聲明稱,去年馬來西亞榴蓮產量從2017年的21.1萬噸增加到34.1萬噸,增長了61.9%。預計未來幾年會保持增勢,尤其是像貓山王和黑刺等優質品種。馬來西亞農業與農基工業部説,對華出口的榴蓮必須符合中國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和進口法規。但是,榴蓮已經供不應求,造成價格猛漲。儘管高漲的價格讓馬來西亞農民受益匪淺,最昂貴的貓山王榴蓮2017年賣到每公斤125元,但一些出口商警告説這種增長不可持續。

杜萊水果公司每年生產4千噸榴蓮,其中90%出口到中國。總經理埃裏克·陳説,供應短缺和價格飛漲都在損害中國客户的利益,其中很多都是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在中國銷售的。他説:“由於我們無法做出數量上的承諾,很多客户都不能擴大經營。”他還説,價格不穩定的話,客户就無法確切地規劃開支,因此難以擴大業務。他警告説:“如果他們無法擴大業務,銷售就無法增加。銷售不增加,榴蓮產業就不可持續。”

提高產量

為了穩定市場,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需求,馬來西亞政府急於提高產量。它制定了榴蓮產業發展方案來激發農民的種植興趣,並向他們提供信息和培訓。農業部也認識到了挑戰,因為相關機械和投入的價格上漲使農民難以控制經營成本。該部稱:“化肥、農藥和農業機械等農資價格在上漲,而且這些產品大多來自國外。”馬來西亞農業研究開發所(MARDI)的研究員薩勒胡丁·拉祖安警告説,氣候變化也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隨着厄爾尼諾現象的加劇,農民們必須加強保護自己的種植園,免受氣温波動等天氣變化的影響。據薩勒胡丁説,馬來西亞的農民遵循“種植、離開和收穫”的模式。這種模式只要很少的農業投入。但是適應氣候變化和提高產量就需要更多人工參與、集約化的農業實踐。

薩勒胡丁説:“如果本季太熱,樹木就會受到抑制。結出的果子就很小,質量也不是很好。如果你想要高產,必須有一個更好的施肥系統和灌溉系統。”

為了提供幫助,馬來西亞農業研究開發所正在研究高產榴蓮品種。但是正如薩勒胡丁指出的,這並非朝夕之功。“我們必須測試它的味道,以及它是否在所有農區都能長勢良好。榴蓮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長成結果,這就是為什麼這項研究要耗時多年。”

加劇森林破壞

由於高產量的榴蓮品種還前途漫漫,不斷增長的需求導致森林砍伐增加,為榴蓮種植園讓路。馬來西亞自然遺產保護協會(PEKA)會長莎莉法·希耶德·阿基爾形容説情況“非常嚴重”。她説:“現在中國想要更多的榴蓮,馬來西亞人都快瘋了,因為有那麼多錢可以賺。”

政府不是把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變成種植園,而是“非常樂意開發我們的森林……因為他們還可以從採伐中賺更多的錢”。為了抓住這一巨大商機,榴蓮生產集中的馬來西亞半島各州政府正在取消維護森林保護區安全的措施。由於州政府負責地方土地事務,聯邦政府對此無能為力。莎莉法説:“我親眼看到了這種影響,整個生態系統都受到了影響,河流都消失了。”原住民的祖傳土地正在被種植園所取代。

6月在泰國舉行的一次論壇上,吉蘭丹原住民村網絡主席穆斯塔法·阿隆也發表了同樣觀點。他説,吉蘭丹州位於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伐木、採礦和種植園等活動對當地傳統土地的威脅出現了驚人的上升。他還説,榴蓮種植活動正日益侵佔原住民的土地。穆斯塔法舉例説,吉蘭丹州政府批准在當地開闢1萬英畝林地,用於種植貓山王榴蓮。

當地的原住民社區聯合起來,在森保村設置了一道封鎖線,阻止企業僱傭的工人進入森林。然而,他説這並沒有阻止該企業採取法律行動,並使用恐嚇和暴力手段迫使社區做出讓步。他説:“他們控告我索要數百萬林吉特,因為他們聲稱在封鎖期間損失了這麼多。但我只是一個月掙50美元左右的原住民。”

穆斯塔法解釋説,榴蓮種植和其他開發活動對吉蘭丹州傳統習俗地的侵佔,背後的推手是該州2006年出台的“人民農場計劃”政策。在這一政策下,60萬公頃的森林保護區中有三分之一被預留給棕櫚油和橡膠等單一作物種植園。這些土地包括被馬來西亞法律認定為傳統習俗地的原住民土地。

在森保村的封鎖成為全國頭條新聞之後,聯邦政府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在1月份將吉蘭丹州政府告上法庭,以保護當地原住民的土地權利。

威脅基因多樣性

隨着種植者日益迎合市場,榴蓮基因多樣性的喪失也可能成為該行業的一個問題。榴蓮出口大國泰國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但與泰國不同的是,馬來西亞的榴蓮主要在國內消費。該國年人均榴蓮消費量為11公斤,是世界最大的榴蓮消費國。

農業部對於看重出口給基因多樣性造成的風險一帶而過,稱:“馬來西亞目前登記種植的榴蓮共有204個品種。每一種榴蓮都有自己的獨特市場。”並且還説,儘管對貓山王和蘇丹王榴蓮的國際需求有所增加,“但國內市場對其他榴蓮品種的消費量仍然很高”。

儘管農民們面臨挑戰,杜萊水果的埃裏克·陳對馬來西亞榴蓮產業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他希望,中國的需求將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在該行業工作。他看到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在食品工程等創新分支產業。

“它也有助於食品加工業的發展。這需要很多工程師,因為我們需要機器來生產所有的下游產品……榴蓮產業不僅僅是種樹和運輸。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此感到樂觀,”他説。但PEKA的莎莉法哀嘆,對馬來西亞榴蓮需求的增加只會刺激短期利益,而非長期利益。她説:“州政府對森林的權力太大了。他們不瞭解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認為伐木業會讓他們賺很多錢,只考慮短期利益。”

轉載自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