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易國祥
某個基層科室要承擔數十項調研任務;某單位一副職“每天至少接到一兩個類似任務”“一個月領了幾十項調研任務”。正在興起的調查研究,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出現一種不良傾向,調查研究層層分解任務變成層層加碼和層層要材料,幾十個調研任務壓給“一支筆”。
4月13日,半月談公眾號的這篇文章在網上激起熱議。檢驗正在進行的調研效果,究竟應該以什麼為標準,成為人們審視調研的一個焦點。
可以預見,上述不良現象的後果必然是“秀才顯身手、文章大比拼”。為了使調研文章脱穎而出,勢必會刻意追求這樣一種效果,以證明對這一次調研無比重視;似乎所有問題都是這一次調研的新發現,以證實自己大徹大悟,顯得調研碩果累累。惟如此,才能讓上級眼睛一亮、振聾發聵,才能讓調研工作與眾不同、大放異彩。於是,按照所謂“文章為王”的慣性,這就算圓滿完成了調研任務。如果説過去曾有過“盆景式”調研,那麼這一次倒是堪稱為“集錦式”調研。
調查研究是我黨一項悠久的優良傳統。應該説,在各個歷史時期,黨從來沒有放棄和輕視調查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極為重視調查研究,為決策和實施各項事業提供了支持和保證。中央這一次重提調查研究,主要是針黨和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向全黨提出12個方面的調研內容,希望通過調研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這次調研雖然承擔新的使命,卻也是調研的一種延續和昇華。
應該怎樣延續與昇華呢?首先就是要規避這樣一些情況:面面俱到卻沒有重點;不銜接歷史上已經產生過的調研成果;不利用其已經總結出來的現成經驗;不用最新理論審視最新的現實;不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扎堆、重複的調研當然就會把主要力量投入到“做文章”上來。為了所謂“集錦”,就可能讓實情“縮水”、意見“潛水”、數據“注水”,就會勞民傷財、累死秀才。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調研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和解決問題。中央要求這次調研要撲下身子幹實事、謀實招、求實效,使調研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把調研成果落到實處。偏離這個目標的調研沒有任何意義。
中央要求各級主要領導要主持制定調研方案,卻沒有硬性要求主要領導親自撰寫調研文章,更沒有暗示來一場調研文章嘉年華。一次高質量的調研應該在產生工作成果的基礎上,以便進一步形成長效性制度成果和前瞻性理論成果。對廣大基層而言,中央方案通篇就是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最終就是要解決問題。是否解決基層工作的重點難點堵點、基層羣眾的急難愁盼,這才是檢驗這一次調查研究效果最現實最重要的標準。
開展調查研究,本來是為了解決基層工作和人民羣眾面臨的問題,結果有的調研本身就出現了捨本求末、偏離目標的問題,並且這個問題不是由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自己發現和主動認知,而是由媒體對調研進行調研才發現並指出的。如果各調研主體能夠聞過即改,解決別人的問題之前,先解決自己的問題,把主要力量從“做文章”轉移到“做實事”上來,克服“筆尖上的形式主義”,我們的調研工作才能健康進行,為有效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