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嘉陵,千萬嘉陵,億萬嘉陵

文 月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哨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譚繼和、祁和暉老師告訴我,這首歌描繪的是嘉陵江。這是一條被嚴重忽視和嚴重低估的一條江。除了出生和生長在這裏的人,知道並深入瞭解這條江的人不多,但如果將其與“中國地理之心”“九寨溝”“絲綢”“劍門關”“李白”“美女河”“武則天”“鄧小平”等聯繫起來,你可能就不得不重新審視和關注這條江了。

這是一條天生麗質、風華絕代、源遠流長、最具神州風韻的母親河。

嘉陵江源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沿崑崙山東南麓至秦巴山區一帶,跨越了我國地理的二、三級台階,流經陝甘川渝四省市,是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和眾多河流不同,其源有五:一源在陝西鳳縣,出秦嶺主峯太白山西北,稱古道河,鄰關中平原;一源在甘肅天水,出祁連山東南,稱西漢水,接麥積山南麓;一源在隴蜀交界處,出郎木寺紅巖,稱白龍江,鄰“黃河第一灣”;一源在四川松潘,出岷山主峯雪寶鼎,稱涪江,即“人間瑤池”黃龍;一源在川陝交界的大巴山中,稱通江,匯州河、巴河而成渠江,“五源”自應“五行”。其主幹呈北南向,是我國唯一一條垂直穿越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的大江大河(另一條是人工挖掘的大運河),有“山分南北,水連華夏”之稱,既有南方的清秀,又有北方的雄渾,雄奇幽秀,無江能及。

上游地區雨量充沛,高山峽谷,森林茂密,清流激湍,有最美的“童話世界”“夢幻仙境”九寨溝、黃龍,“熊貓原鄉”平武王朗、青川唐家河,“秦巴明珠、紅葉勝地”光霧山、“溶洞之鄉”諾水河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和“梅花鹿之鄉”迭部、晚霞湖、官鵝溝、雲屏三峽、雞峯山、鳳縣通天河、紫柏山、鳳凰湖,略陽五龍洞大峽谷,寧強青木川,“百里畫廊”巴山大峽谷、八台山、曾家山、龍潭子(倉王峽)、鼓城山、空山天盆等30多個國家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國寶”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梅花鹿、紅腹雉雞,紅豆杉、珙桐、高山杜鵑、巴山水青岡等珍稀動植物棲息、分佈期間,美輪美奐,秀麗無邊,極具穿越感。

邊緣的風景最美,上游的風光正在吸引世人的眼球。最被忽視的是其中下游地區。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凡事慢不得,也急不得,過直太沖,過曲則迂,順勢而為才是大道。(“吾儒養心,未嘗離卻事物,只順其天則自然,就是功夫”。)嘉陵江流出大山,流到四川盆地,就是其中下游地區。左側是方山丘陵,逶迤而來;右側是圓丘形丘陵,層巒疊嶂。山似龍行,起伏連綿,奔來眼底;水似太極,清江中流,千迴百轉。華鎣山、明月山、金城山、錦屏山、天宮院、運山寨、縉雲山、銅梁山、寶頂山、七曲山、竇團山等,“東邊日出西邊雨”“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長年水霧繚繞,飄飄欲仙,九龍捧聖,萬山來朝,是中華龍脈最有感覺的地方(往西為高山,往東是平原,皆不易感受);“耕者與樵者,出入畫屏中”,張天師、呂洞賓、袁天罡、李淳風、張三丰等“活神仙”接踵而至,是傳統意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世界著名奇觀帶“北緯30度”和“中國景觀大道”318國道與幹流呈十字交叉,橫穿而過,可謂世界最美丘陵。嘉者,佳也,嘉陵之名實從此而來。

嘉陵江水量極大,主幹自陝西略陽,渠江自平昌,涪江自江油,幾乎全流域都可以行船,是我國古代通航里程最長的內河;同時水質絕佳,是我國最乾淨的內河。千年前,“詩聖”杜甫就説“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元稹也贊“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滯月碧於藍。”至今一年大多數時間,在嘉陵江與川江交匯的重慶朝天門前涇渭分明,一半水碧,是嘉陵江水;一半水渾,是川江水。嘉陵江中下游僅國家濕地公園和水產種子資源保護區就達40餘個,是我國濕地公園和水產保護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從青川白龍湖,廣元清風—明月峽,昭化“天下第一太極”,蒼溪亭子口,閬中“嘉陵第一江山”、金沙湖、構溪河,南部升鍾湖,蓬安“百牛渡江”,高坪風儀灣、“嘉陵第一曲流”,武勝太極湖,遂寧觀音湖、聖蓮島,潼南富金壩,銅梁安居濕地,平昌白衣,合江三江匯流,北碚北温泉、“嘉陵江小三峽”,珠聯璧合,構成我國內陸最長最靚麗的水上旅遊線。可能是因為“詩骨”陳子昂、“詩仙”李白等誕生於此,加之“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二聖”推崇,白居易、劉禹錫、元稹、李商隱、蘇軾、陸游、楊慎等歷代大家競相慕名而來,遠超灕江、富春江、楠溪江等現代名聲顯赫的旅遊名江,是我國曆代大咖吟誦最多的一條江河。

嘉陵江中游尤美:凸岸壁立,危巖高聳;凹岸成灣,綠洲蒼蒼,九曲迴腸,不急不慢,舒緩適度,最宜親水。河道不窄不寬,恰到好處,視野比高山峽谷宏闊,又不像長江中下游那樣看不清岸線,曲折蜿蜒,移步換景,最宜打望。“嘉陵江上萬重山”“嘉陵江曲曲江池”“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從流飄蕩,任意西東”,真正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國中孤峯倒影,似青螺浮鏡,雄劍插空,此江山天南第一;煙霞外萬事忘機,但短笛吹雲,素琴彈月,這漁樵海內無雙”。

再下游有南充高坪“嘉陵第一曲流”,弧形近360度,“走路一袋煙,行船一整天”,堪稱“天下奇觀”。而後三大主幹在合江匯流,穿華鎣山餘脈雲霧山、縉雲山、中梁山形成瀝濞峽、温塘峽、觀音峽三峽,在重慶渝中區華麗轉身東進,在朝天門匯入長江。從歷史來看,山城重慶是典型的嘉陵江城市,原市中區、江北、沙坪壩、北碚等主城區均依嘉陵江而建,嘉陵江古稱渝,重慶簡稱渝即源於此。

嘉陵江水系呈扇形分佈,像極了一棵參天大樹,牢牢紮根於長江干流和“中華之心”上,疏枝散葉,根深葉茂。鋪開中國地圖,可以清晰的看見,嘉陵江流域連同被其奪源的漢江流域,正處於中國地理的幾何之心上。嘉陵江的中幹只有1345公里,但其流域面積卻逾1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半江蘇或一個廣東省那麼大,正哺育着4000多萬人口,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大、哺育人口最多的內河。綜合最新田野考古、地質考古和史簡《竹書紀年·大昊》《山海經》《補史記·三星本紀》等記載,宋代史學家羅泌在《路史》中考證的“太昊伏羲氏,母華胥,居於華胥之渚”“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華胥居之而名,乃閬中渝水地也”,即“中華始母”華胥主要生活在嘉陵江中上游所言非虛,否則,“教人們織網捕魚”“在沼澤履雷神印受孕”“生伏羲於天水”“生女媧於南池”“女媧補天”等故事的邏輯就説不過去。唐代杜甫專臨閬中考察,那時的南池還是一片澤國,但南宋陸游來時,已為沼澤,開始乾枯了。華胥女媧後若干年後,我們中華民族的又一位老媽媽——黃帝元妃嫘祖降生在這裏的鹽亭,她在這裏教人們栽桑養蠶、抽絲織布,是為絲綢之源。唐朝母儀天下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在嘉陵江上游的廣元出生,而後“花木蘭”韓娥、才女黃娥、“巴山紅葉”尹清平、何林芝、王定國等無數美女、才女、奇女子在這裏出生、成長。“昭化美女多,重慶是個窩”,嘉陵江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母親河之一,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母親的懷抱總是那麼寬廣而温暖,嘉陵江的柔波,永遠盪漾在我們的心頭。

十萬嘉陵,千萬嘉陵,億萬嘉陵

這是一條矢志不渝、力往狂瀾、氣壯山河、最具華夏血性的英雄河。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剛柔相濟才是最好的風水。嘉陵江不僅風華絕代、有血有肉,而且有筋有骨、鋼筋鐵骨。嘉陵人民最愛好和平,唾棄“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行為,不想惹事,但也決不怕事!

嘉陵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保護神。

秦嶺、大巴山、大劍山等嘉陵江流域的山,多為花崗岩、石灰岩、礫岩、陸源碎屑岩沉積石質山地,異常堅硬,可謂錚錚鐵骨,且多為北陡南緩的單斜山,北坡刀劈斧削,壁立千仞,南坡向斜,山上森林密佈,山高峯險,溝深谷狹,構成一道道天然屏障,進可攻,退可守。古代連接中原和西南的通道 “古蜀道”主要有八條,其中的陳倉道、陰平道、金牛道、嘉陵道、米倉道、荔枝道六條都在嘉陵江流域,還有我國古代“十大關隘”中最中心的兩座——劍門關、大散關。自古以來,就有“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説,李白描繪“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連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依絕壁。”劍門關更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而號稱“劍門天下險”,杜甫嘆曰“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兩崖崇墉倚,刻畫城廓狀。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鐵馬秋風”的大散關,扼陳倉道要衝,“大散陳倉間,山川鬱盤紆。勁氣鍾義士,可與共壯圖。”“北不得無以啓梁益,南不得無以固關中”。劉邦曾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還定三秦;吳玠、陸游等曾在此拼死抵抗,守住南宋半壁江山。

尤為神奇的是,秦嶺、摩天嶺——米倉山——大巴山、岷山——大劍山、華鎣山——縉雲山、銅鑼山,嘉陵江流域的一道道山脈,以東西向的秦嶺和南北向的巫山為兩邊,呈倒扇形分佈,千山萬壑,鐵壁銅牆,自然構成一道道層層設防的牢固防線。山脈之間是狹長帶小塊平原或平壩,平時人口稠密,戰時可以屯兵,也可以誘敵深入,依靠兩側山脈形成一個又一個包圍圈,居高臨下,關門打狗,圍而殲之,加之嘉陵江三大主幹川流其間,是運送糧草和馳援的黃金水道。山水互為依託,構成冷兵器時代世界上最嚴密的防禦體系,固若金湯,與岷江流域一道,造就了歷史上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戰略大後方,是中華民族沒有斷代、中華文明沒有斷線的重要保障。無論你多麼來勢洶洶,如何囂張,這道關都不可逾越。南宋後期,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採納冉氏兄弟之計,以嘉陵江流域為重點,建釣魚城、得漢城、苦竹城、大獲城、運山城、青居城等,遷合州、洋州、閬州、蓬州等州治於其上,依山築城,恃險拒守,連點成線,互為倚角,如臂使指,氣勢聯絡。“議棄平土,築壘城池,號為八柱,不戰而自守矣”,史稱“抗蒙八柱”,王堅、張珏等愛國將領率當地居民眾志成城,誓死堅守,擋住蒙古鐵騎半個世紀之久。號稱“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和主帥汪德臣在此“折鞭”,準備入侵埃及的旭烈兀,侵入武漢、長沙的匆必烈、兀良合台從歐洲、從兩湖全面撤退,改寫了世界歷史。明朝末年,縱橫全川的一代梟雄“大西王”張獻忠,在“忠義之邦”西充鳳凰山下被民團箭擊斃命。清康熙時,引清軍入關、一時風光無限的“平西王”吳三桂再次叛主,在嘉陵江流域拼盡主力,大勢所去,折戟沉沙。

嘉陵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戰神。

嘉陵江是勇毅的,大義凜然,一往無前,“忠義之邦”美名遠揚。楚漢相爭滎陽之圍中,西充紀信誑楚救漢,代主慷慨赴死,成就開漢之功,贏得“忠義之邦”的美名。三國鼎立時,桃園三結義的“萬人敵”猛張飛,縱橫馳騁嘉陵江流域,率軍民從梓潼到閬中沿金牛道植柏,“三百里路十萬樹”,留下森森古柏大道“翠雲廊”;江州義釋嚴顏,昭化夜戰馬超,宕渠大敗張郃,即使身首異處也要保境安民,義薄雲天,忠烈千秋。三國後期,魏將鄧艾從摩天嶺滾席下山,取道陰平道偷襲成都。岳家軍副帥、南宋“烈文侯”閬中張憲,堯勇善戰,隨岳飛屢次北伐,俘楊再新,破完顏宗弼,收復隨州、鄧州、唐州、鄂州等大片失地,後受奷臣秦檜、張俊誣陷,“執憲於鎮江,棒掠無完膚,卒不受污”,受盡嚴刑拷打,體無完膚,寧死不屈,“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最後與岳雲一同被腰斬,死後,秦松恐其冤魂報復,還殘忍的將其遺體大御三十二塊,殺生成仁,“壯氣千秋垂宇宙,威靈萬古塞乾坤!”抗金明臣、南宋“魏國公”張浚住防嘉陵、經略川陝,啓用吳玠等名將,屢興北伐,“奮不顧身,志在滅賊,死而後已”“魏公孤忠如孔明,赤手能支天柱傾”,楊萬里稱之“出將入相,捐軀為國;忠義勳名,中興第一”,文天祥贊曰“卓哉魏公,相國惟忠,名標青史,垂裕無窮”。抗日戰爭時期,鄧錫侯、王纘緒、楊森、範紹增等百萬嘉陵兒女奔赴松滬、台兒莊、武漢、長沙、常德、中緬等戰場,奮勇殺敵,柴意新等壯烈殉國,是鐵血抗戰出兵最多、犧牲最重的地區。只有挺起脊樑,威武不屈,贏得尊重,家國才能安康。

嘉陵江是紅色的,一片赤誠(不屈不撓),烈火金剛,革命精神代代傳揚。五四運動後,江油王佑木、潼南楊闇公在四川積極建黨。1926年底,以嘉陵江流域為主戰場的順瀘起義爆發。1927年4月6日,楊闇公在重慶怒斥敵人“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但絲毫不能動搖我的信仰。我的頭可斷,志不可奪。”被敵人殘忍殺害。在護國戰爭棉花坡之戰中一戰成名的儀隴朱德,為尋求救國救民之道,不遠萬里前往歐洲尋找馬克思主義,義無反顧投身革命。“肚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南昌起義、井岡會師、五次反圍剿、萬里長征、立馬太行、百萬雄師過大江,“將革命進行到底”,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是共和國軍隊重要的締造者,被譽為“革命的老英雄”。1932年,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蘇區在大巴山深處創建。通過萬源保衞戰、反六路圍攻,以及營渠、儀南、宣漢戰役等,打出了一片新天地,鍛造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川陝紅軍精神。1935年3月,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守蘇區堅持遊擊鬥爭的軍委秘書長、“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平昌劉伯堅,在江西大餘縣寫下著名的《帶鐐長街行》:“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帶鐐長街行,意氣愈軒昂。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英勇就義。“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在解放大軍的隆隆炮聲中,嘉陵江畔、歌樂山中,以江姐、許曉軒、陳然等為代表的紅巖英烈,受盡老虎凳、辣子水、籤插十指、電擊等酷刑,堅貞不屈,“含着熱淚繡紅旗”,慷慨就義。“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電光裂長空。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隻手擒。”新中國建國初期,一部分人從這裏出發,奔赴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戰場,黃繼光捨生堵槍眼,邱少雲咬緊牙關,“寧願自己犧牲,決不暴露目標”;柴雲振一人殲敵100多名、卻隱功埋名回到鄉村默默奉獻,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最壯麗的英雄讚歌。同時,一部分人從全國各地來到這裏,在達縣張愛萍的具體領導下,“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成功研製出兩彈一星,鍛造共和國最堅強的後盾。只有忠於信仰,甘灑熱血,民族才能獨立,大眾才會解放。

嘉陵江是無敵的,敢闖敢幹,鋭意進取,改革開放萬古流芳。嘉陵江地處中國之心,心胸十分廣大,有大視野、大格局、大智慧,極具仁者風範,從不封閉保守,絕不固步自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自我完善,敢破敢立,走在時代的前列。“嘉陵布衣”落下閎,潛心鑽研天文曆法算法,在蟠龍山建立我國最早的民間觀星台,製造渾天儀,提出“渾天説”,發明通其率,奠定了中國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理論基礎;在漢武帝的支持下,進行破天荒的立法改革,以實測為基礎,考訂歷代重大天文數據,以正月為歲首,將24節氣納入,開創性制定《太初曆》,決定性地影響了中國曆法結構,對世界天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嘉陵女兒、“辣姐”武則天,打破傳統禮教束縛,改變“龍在上,鳳在下”的歷史,“日月當空照”,改唐為周,臨朝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打擊門閥,開創殿試、武舉、自舉、試官制度,唯才是舉, “君子滿朝”;整肅吏治,嚴懲貪腐,輕徭薄賦,重視農商;兼容三教,推進民族文化交融,收服西域,穩定邊疆,萬方來朝,有“貞觀遺風”,可謂“千古一帝”“千古一姐”,留下無字牌,任由後人評説。“川北聖人”“布衣天子”張瀾,主張思想學術自由、兼容幷蓄,倡導學用結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發起民主憲政運動,創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掀起“民主之瀾”,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從大巴山深處走出來的學子晏陽初,立志開發“世界上最大最富的腦礦”,畢生致力於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身體力行,深入河北、湖南、重慶等地農村實驗,要“化農民”必先“農民化”,發起全國識字運動,組建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和中國鄉村研究學院,以文藝(文化)教育處愚,以生計(職業技術)教育治窮,以衞生(健康)教育扶弱,以公民(法制)教育克私,培育知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從農民的切身需要出發,提出教育與農民生活、鄉村建設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科學與農村實際相結合,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相結合,個人與集體相結合,在農村實施政治、教育、經濟、自衞、衞生和禮俗六大整體建設,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評為“現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偉人之一。從嘉陵江走來、從歷史的深處走來、總是操一口濃重四川口音的中國(現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三落三起,初心不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目光深邃敏鋭,既內視又向外,既回望又向前,對制度和文化進行深刻反思,組織領導了中國(甚至可以説是世界)歷史上最徹底的自我革命。推動真理問題大討論,科學總結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發表南巡講話;擺脱“兩個凡是”的束博,拆掉“一大二公”和終身制的藩籬,破除個人崇拜、極左路線、本本主義的禁錮,打破姓資姓社的壁壘,停止極端或激進運動,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歷史,平反昭雪,撥亂反正,契合人民大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以“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的實在,確立“三個有利於”的標準,還原“民本”這一政治政策最樸素最本質的要求;在農村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沿海建立經濟特區,在香港試行“一國兩制”;“發展才是硬道理”“效率就是生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滾滾春雷劃過歷史的天空,股市、房市、民營經濟蓬勃興起,要素自由流動,極大地解放和激發了生產力,極大地釋放了市場的活力和潛能;加入WTO,融入世界發展大潮,以“中國製造”“基建狂魔”的昂揚姿態迅速崛起,以非凡的智慧和堅強的意志帶領中國人民走上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只有堅持改革開放,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開拓創新,贏得主動,國家才有希望。一人、一團隊、一民族、一國家,不開放,不對外交往交流,封建專制,只有死路一條。

這是一條水乳交融、浩浩蕩蕩、流光溢彩、最具中華氣象的文化河。

嘉陵江流域是我國東西南北中的“中神通”,既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戰略腹地,是中華文明沒有斷代、沒有斷線、沒有斷層的重要保障;又是古代鏈接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最重要的走廊,是多元一體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凝結地,又是無問西東、多民族融合、世界多元文化交流激盪,美美與共、各美其美的生動實踐地。嘉陵江流淌的不是水,而是文化,江裏的每一滴水都是文化,浩淼無邊,五彩奪目。

這裏是“華”文化勝地。華胥、伏羲、女媧、黃帝、嫘祖、大禹等華夏先祖在這裏留下聖蹟,是“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嫘祖開絲綢之源,北方、南方、海上三大絲綢之路實由此發端。新疆出土的3000年前的絲綢是嘉陵江流域產的,日本奈良東大寺保存的唐代絲綢也是這裏的;100多年前,這裏的南充絲綢三獲巴拿馬國際金獎,現在這裏的尚好桑茶主銷日韓市場,目前,這裏仍保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大規模的絲綢產業鏈。黃帝西巡不嫌秦嶺高,五丁開道何懼蜀道難。這裏的大部分地區古屬巴國(巴郡),巴風勁吹,剛烈威猛,鏗鏘有力的川江號子也誕生於此。

這裏是“兩漢”和“三國”文化勝地。“楚漢相爭”時劉邦、蕭何、張良、韓信、紀信等在此演繹無數傳奇,並以此為大本營奠定開漢基礎。漢代最突出的文藝形式是“賦”,漢賦的最高峯就出現在這裏。“明者遠見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禍因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蓬州“犬子”司馬相如,以一曲《鳳求凰》抱得美人歸,留下千古美文《子虛賦》、《上林賦》、《長門賦》等,楊雄講“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致邪!”,被稱為“賦聖”“辭宗”,是當之無愧的“漢賦一哥”。三國鼎立時,劉備、張飛、馬超、諸葛亮、王平、姜維、鄧艾等無數英傑在此縱橫馳騁,西山陳壽著就紀傳體史詩鉅著《三國志》,“比肩遷、固”,可謂三國文化之源,羅貫中以此為藍本撰寫《三國演義》,影響巨大。

這裏是唐宋文化勝地。唐朝最突出的文藝形式是“詩”,唐詩的最高峯就產生在這裏。“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金華陳子昂縱橫任俠,兼善天下,反對齊梁“彩麗競繁”的頹霏詩風,主張“興寄(直面現實)”、“風骨(剛健充實)”,倡導詩歌革新,有“詩骨”之譽。“詩仙”李白誕生和成長於此,青蓮場外隴西院下磨針溪邊至今仍傳頌着“鐵杵磨成針”的勵志故事,“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峯”。“詩聖”杜甫由此入蜀,一路吟詠不斷。李商隱宦居梓州,“問君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代表作脱穎而出。則天時期,廣元千佛崖、巴中南龕、營山太蓬山等石窟大量開鑿,不讓龍門。玄宗時期,“畫聖”吳道子以《嘉陵江三百里圖》成就中國歷史上繪畫藝術最高峯。宋時,“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放翁陸游,“細雨騎驢入劍門”“鐵馬秋風大散關”“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在此“氣吞殘虜”“匹馬戍涼州。”大足僧人趙智鳳在寶頂山組織開鑿密宗道場,不經意間造就中國歷史上雕塑藝術的最高峯--大足石刻。

這裏是儒家文化勝地。傳説伏羲受嘉陵曲流啓發而演八卦繪太極。北宋初年,陳勝華及“燕國夫人”將三個孩子放在江郊野巖專心讀書,樞密使陳堯叟、參知政事陳堯佐、天雄節度使陳堯諮“兩狀元一進士”從此誕生,是為狀元洞,宋真宗賜“紫薇亭”,蘇軾題“將相堂”。嘉佑年間,周敦頤任職合州,在嘉陵江流域講解“一實萬分”“太極生陰陽”“至誠主靜”“文以載道”“明慎用刑”的太極圖説。出生在這裏的南軒敬夫張栻,著《南軒論語解》《南軒孟子説》《嶽麓書院記》《主一箴》等,主張“敬是存心的關鍵”“先察識後存養”“知行併發”“誠之道有五:學、問、思、辨、行”“天、性、心三者名異實同”;主嶽麓書院,明確辦學方針、指導思想、方式方法,“明人倫”“成就人才,傳道濟民”,“學者之於道,其為有漸,其進有序”,學思並行,奠定湖湘學派基礎。“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鑄就了中國歷史上書院文化最高峯。清初,由於原省會成都被廢,改在閬中設考棚科舉取士,考棚至今保存完好,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貢院。

這裏是佛教文化勝地。史書記載與田野考古(如樂山麻浩巖墓)發現,北方絲路與南方絲路是佛教傳入我國最重要的兩條通道,而兩路恰好在嘉陵江流域會合。自北魏至今,人們在這裏開鑿了大量精緻的石窟,修建了大量精美的寺廟。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有“世界文化遺產”“石刻藝術之鄉”大足石刻,廣元千佛崖,巴中南龕石窟,略陽靈巖寺石刻,南部立佛、潼南大佛、凌雲山石刻等,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僅國家重點保護的就達20餘處,是中國內河流域中最密集的;有“觀音故里”遂寧廣德寺、“深山王宮”平武報恩寺、武都廣嚴院、廣元皇澤寺、劍閣覺苑寺、蓬溪寶梵寺、江油雲巖寺、合川二佛寺、閬中大佛寺等近20座國寶級寺廟,雕樑畫棟,鐘鼓齊鳴,還有“川東小峨眉”縉雲山,“東朝太蓬、西朝峨眉”的營山太蓬山等。尤為突出的是,“國師”級高僧大德輩出,影響深遠。遂州克幽禪師,道行高深,住持廣德寺,唐肅宗晚年迎內宮受住。“華嚴宗五祖”西充圭峯宗密,主終南山草堂寺,行菩薩道,著《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原人論》《圓覺經略疏》等,秉持“性起説”,主張“教禪一致”“佛儒一源”“頓悟資於漸修”“師説符於佛意”,宰相裴休稱其“真如來付囑之菩薩,眾生不請之良友”,與柳公權作唐牌珍品《圭峯禪師碑》;白居易作《贈草堂宗密上人》“吾師道與佛相應,念念無為法法能”,諡號“定慧禪師”。“雲門宗第四代祖師”遂州重顯,隱修靈隱寺,住持雪竇山資聖寺,海眾雲集,語言收入《碧巖錄》,主張“一切法皆是佛法”“大機大用”“道無不在”“向上一路,千古不傳”、棒喝並用、“詩禪一體”“動靜互攝”“不起一念,滿眼塵埃;暮然便槭,寒谷生春”,宋仁宗諡封“明覺大師”。綿州真歇清了,著《淨土説》,相繼駐錫普陀、天台、阿育王寺等,奉詔主温州龍翔寺,並兩嶼為一,創寺其上,是為江心寺,再升我國“十大叢林”之首的徑山寺,宋高宗諡號“悟空禪師”。大竹海明破山,孤身出蜀,遍參訪方,弘法精進,開“蜀中第一禪林”雙桂堂,廣收門徒,高度重視親身實證,主張“無生智”“怖生死心”“契悟本性”、不立文字又不離文字,“圓融統一”“莫造業、知因果、明罪福”,成為身祧臨濟、曹洞兩宗的一代宗師,有“小釋迦”之稱。現代禪宗大師營山維海,閉關茅棚十餘年,創建中台禪院(宗),力行僧眾、社會、學校三大教育和禪修,以及教理、福德、禪定“三環一體”,倡導“佛法五化:現代化、學術化、教育化、藝術化、科學化、生活化”“對上以敬,除我慢心;對下以慈,除眭恚心;對人以和,除粗暴心;對事以真,除虛偽心”四箴行,培育“外現聲聞覺,內密無上印,身行菩薩道,廣度諸有情”的人才,弘法海外,推動兩岸交流。

這裏是道教和風水文化聖地。道教教主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沿此一路教化前往成都青羊肆。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到這裏傳道,留下高坪、劍閣鶴鳴山,閬中靈城巖,三台、蒼溪雲台觀等治所或聖蹟。晉時,抱朴子葛洪來金城山曬經;“文昌帝君”梓潼張亞子抗敵戰死,忠主救民,七曲山始建大廟,為天下文昌帝君祖庭,現存古柏森森中的元、明、清、民國四代國寶級廟羣,又稱“帝鄉”。帝君天性剛烈,明察秋毫,秉性仁厚,愛民如子,主要以“孝乃萬善之源,萬行之端”的《文昌孝經》和“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的《文昌帝君陰騖文》教化眾生,是道教中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受封“更生永命天尊”。唐初,袁天罡、李淳風兩位風水大師來此考察調研,傳在果州朱鳳山合著我國第一風水預言書《推背圖》,共選閬中天宮院為風水寶地。而後,丹鼎派祖師、“北五祖”之一的“孚佑帝君”純陽子呂洞賓,來江邊修煉,在八仙洞中用西瓜皮寫詩;謝自然到西山修煉,在飛仙石上得道。明代,“隱仙”張三丰,主張三教合一,“惟一惟道”“人能修正其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遊歷嘉陵,稱讚凌雲山“蜀山靈秀屬凌雲,水木清華遠俗氛。九鼎煙中鸞鳳嘯,仙音不與世間聞”。

這裏是生態文明勝地。九寨溝純粹的藍和黃龍斑斕的彩,大巴山蓬勃的紅和丘區滿眼的翠,五彩繽紛,這裏有無數絕佳的自然保護區和生動的生態教育基地。落下閎開春節之源,農耕文明由此展開,全國最早的現代農業園區和有機食品大縣在這裏誕生。抗戰時期,李四光沿嘉陵江考察,完善地質構造理論。

這是伊斯蘭教文化勝地。閬中巴巴寺是中國伊斯蘭教四大門宦之一卡迪林耶的聖地和三大傳教中心之一。清康熙年間,應川北總兵馬子云之邀,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孫華哲·阿布杜·董拉希來此傳教,被尊為卡迪林耶道祖、“蟠龍山道祖”“西來上人”“華始祖”。

這裏是基督教文化勝地。上個世紀初,蓋士力等“劍橋七傑”畢業未幾,放棄在英國的優越生活,來中國艱苦地區傳播福音,用哥特式加歇山式,在這裏建成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大教堂——聖約翰大教堂(又名福音堂),以實行震撼時代。

這裏是紅色文化勝地。從王佑木、楊闇公到劉伯堅,這裏有無數“先知”;從將帥故里、川陝蘇區到紅巖英烈、兩彈元勳,這裏有無數“先軀”;從木門會議到包座戰役、巴西會議、臘子口之戰,這裏扭轉乾坤;從鐵血抗戰到抗美援朝,這裏都是主力。

這裏是民俗和餐飲文化勝地。這裏的人民厚道、勤勞、義氣。“民以食為天”,從通江銀耳、青川黑木耳、江油附子、南江黃羊到蒼溪雪梨、渠縣黃花、巴山雀舌、木門黃茶、七佛貢茶,從中壩醬油、保寧醋到沱牌捨得、小角樓(酒)、中江掛麪,這裏物產豐。從重慶火鍋、小面、潼南太安魚到川北涼粉、江油肥腸、嶽池米粉、梓潼片粉,從劍門豆腐、燈影牛肉到閬中蒸饃,廣元蒸涼粉,東柳醪糟,廣安鹽皮蛋,“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這裏到處都是“好吃嘴”(美食家)。從儺戲、燈戲、巴渝舞、翻山鉸子到大木偶、皮影、蓬萊(川中)大樂、象山花鑼鼓,從川江號子、南坪小調、花兒、河池小曲到白馬人民歌、“兩當號子”,這裏到處都是藝術家,只要歡喜,最廣大的俗便是最極致的雅。從剪紙、泥塑到石雕、木刻,從銀河地毯到麻柳刺繡、觀音繡,從六合、吉慶、金鹿到伊格爾、綺香紗(絲綢),“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這裏到處都是“大國工匠”。卑賤者最聰明,高手在民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只有敬天敬地敬人民,社會才能進步成長。

嘉陵文化如嘉陵之水,納百川,會八方,消化、生長、流淌,兼收幷蓄,不息晝夜,融合浩蕩,洋洋大觀。

十萬地,厚重;千萬人,勇毅;億萬年,靈動!有顏值,有温度,有力量!我愛嘉陵江,因為我是嘉陵江的孩子;我愛嘉陵江,因為“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謹此獻給我深愛的嘉陵人民!

(文 月  2022年9月10日於靜默封控中的成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57 字。

轉載請註明: 十萬嘉陵,千萬嘉陵,億萬嘉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