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遏華計劃或“流產”,莫里森連任失敗,澳媒:中澳關係迎來拐點

當地時間5月21日,澳大利亞進行了大選,澳大利亞1700多萬名合格登記選民,將改選眾議院全部151個席位以及參議院76個席位中的40個席位。而在眾議院贏得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則將組建新政府,政黨領袖將擔任政府總理。

本次澳大利亞大選,莫里森尋求繼續連任,但是遭到了由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帶領反對黨工黨的強勢挑戰,雙方就經濟、民生、氣候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交鋒。但是最後莫里森還是敗下陣來,並且已經辭去了自由黨領導人職務。

莫里森在未上台之前,對華態度還沒有那麼激烈,但是當其上任之後,對當地華人的政策極其不友好,導致支持率一再下降。莫里森在任期間,也是有名的“反華急先鋒”。

美遏華計劃或“流產”,莫里森連任失敗,澳媒:中澳關係迎來拐點

多次跟隨美國的腳步,進行中傷中國的舉動。2019年,澳大利亞率先相應美國號召,反對中國華為的5G建設項目;2020年,澳大利亞跟隨美國的輿論戰,對“武漢疫情”大肆造謠,甚至鼓動西方向中國索要“賠償款”;在涉疆和涉台問題上,也都少不了澳大利亞的聲音。而在今年,中國與所羅門羣島簽署了安全合作協議之後,莫里森更是竭盡所能的抹黑中國,就連亞太地區海軍會議都拒絕邀請中國參加。單單從這個角度來説,莫里森的下台對中國來説是一件好事。

在大選前夕,有澳大利亞媒體曾表示,莫里森連任失敗後,稱中國將主動與新上任的總理改善中澳關係。不過很顯然,這是選舉前的對手的小伎倆。要知道的是,“反華牌”一向是澳大利亞候選人的重要底牌,不管是工黨也好,還是自由黨也罷,都是極力將對方描述了“親華分子”,以此來獲得選票。

美遏華計劃或“流產”,莫里森連任失敗,澳媒:中澳關係迎來拐點

在選舉過程中,莫里森和阿爾巴尼斯二人便在對華態度上展開激烈辯論,兩人互相指責對方的對華戰略。甚至有媒體認為,阿爾巴尼斯政府會比陸克文時期對華政策更強硬,不過相對於莫里森政府,阿爾巴尼斯可能是相對委婉,但在南海、台灣、“四方安全對話”等問題上的立場仍不會改變。

果不其然,在阿爾巴尼斯當選後,5月21日,澳洲媒體在頭版頭條刊發了這樣一篇文章:面對兩個“壞蛋”,澳洲選民正在經歷猶豫不決且不知所措的一屆選舉,這句話寫的是相當形象。而且阿爾巴尼斯在當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日本出席“四方安全對話”峯會,可見這位澳大利亞新總理仍然是將美澳關係視為頭等大事。如果説莫里森是“反華”的“急先鋒”,那麼在美國的高強度控制下,阿爾巴尼斯的對外戰略又會特別到哪裏呢?

美遏華計劃或“流產”,莫里森連任失敗,澳媒:中澳關係迎來拐點

不過目前澳大利亞的經濟、民生、就業以及資源輸出的問題面臨諸多挑戰,而澳大利亞要解決這些問題自然少不了與中國接觸,並且需要中國參與到其中。澳洲作為礦產資源輸出大國,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而且澳大利亞能否搭上RCEP框架的“順風車”,是離不開中國的幫忙的,所以最後不是中國主動找上澳大利亞改變雙邊關係,而是澳洲需要主動找中國“求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5 字。

轉載請註明: 美遏華計劃或“流產”,莫里森連任失敗,澳媒:中澳關係迎來拐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