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對美國”的循環難有盡頭
北京日報客户端 | 作者 邵林楓
驢象爭鬥、水火不容,這是美國政壇的日常。最近,美國跨黨派控槍法案艱難通過,“羅訴韋德案”被戲劇性推翻,再次凸顯美國國內政治乃至社會的撕裂。混亂局面不禁讓人發問,美式民主,到底是誰的民主?
在美國,各種法案層出不窮、朝令夕改,卻無一圍繞民眾的利益。就拿眼下來説,控槍法案雖通過,但其中並未體現控槍派的關鍵主張,美國中期選舉在即,此等“打折版”法案更像是向各自選民宣佈勝利的幌子。至於推翻“羅訴韋德案”,則是民主黨大肆譴責,共和黨拍手稱快,從“生命權”到“選擇權”,政治口號時刻掛嘴邊,這般政治惡鬥,怎能助益問題解決?又有誰真正在乎民眾權益?
從根本上講,現今的美國政客在面對矛盾、分歧時,思考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如何加以利用,藉此鞏固自身地位、煽動選民、標榜本黨理念,等等。反過來,政治操弄引發的民意怒潮,也很難逃脱淪為黨爭工具的宿命。眼下,全美各地持續發生遊行示威,一些反墮胎人士與支持墮胎權益的抗議者進行了激烈的對話,還有人打砸州議會大廈。對此,多數美國政客不思彌合,反而將此作為拉票工具,在“信息繭房”中高聲疾呼,進一步激化矛盾。更有民主黨人希望民眾把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決的不滿轉移到共和黨人身上,從而在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中獲利。可以説,在工具化思維引導下,美國現有民主機制運轉所產生的結果,主要就是價值分立乃至激烈對立。如此循環往復,社會之裂、民主之傷只會不斷加劇。
美國前總統林肯曾提出“民有、民治、民享”,本意在於讓民主將政府與人民聯繫起來。但如今的現實是,美國多的是政黨攻訐下的利益爭奪,少的是共同合作下的民生關切;多的是政治分裂下的相互掣肘,少的是為國為民的長遠藍圖;多的是民意對立下的煽風點火,少的是“熔爐式”的價值融合……所謂“民主”,已不像是一種粘合劑,反而更像是一根捆紮帶,束縛了美國自我革新的手腳。
今天的美國其實正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兩黨鬥爭升級-社會撕裂加劇-兩黨鬥爭進一步升級-社會撕裂進一步加劇。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美國製度為何難以彌補治理短板?美國社會自我糾偏能力能否足以扭轉狹隘、排外和仇恨之勢?兩黨認不清現實、放不下私利,“美國反對美國”的大戲就不會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