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甄嬛傳》:痴情勇敢的她,才是比甄嬛,更合適果郡王之人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綜合

文/拈花不語

説起《甄嬛傳》中的孟靜嫺,很多人對她無感,認為她心機頗重,先是藉機上位,後又灌醉果郡王,迷情受孕,分得恩寵。

但在那女子極難把握自己命運的時代,她能打破傳統,不懼世俗、忠於心中所愛,靠温情、才情打動愛人,光這份勇敢與執着足已讓人欽佩。

憑心而論,論家世、才情、相貌,她與甄嬛不相伯仲,而在感情上,她卻比女主更痴心,更勇敢。

如不是她誤食有毒湯羹,終有一天會收穫屬於自己的愛情,與果郡王恩愛到老。


1、愛真的需要勇氣,去相信會在一起

只因在人羣中多看了果郡王一眼,情竇初開的孟靜嫺一見傾心,從此打定主意,非君不嫁。

可那時官宦人家的女子,是要參加選秀的。何況,以孟靜嫺的顯赫家世,出眾才情,她應難逃被選的命運。

可她是怎樣避開的呢?我們不妨推測,她用了和端妃一樣的套路:裝病。

因為劇中總説她身體不佳,可是從她一夜有孕,中毒後仍可順利產子,可以推斷出其身體狀況還是不錯的。

所以説,極有可能是她放出病重傳聞,加上沛國公從中斡旋,買通御醫,從而躲過選妃。

由此可見,她看似柔弱,實則無比勇敢,極有主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甘冒欺君之大不違,只為了那一瞥鍾情。

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她愛而不得。

後來,她聽説心愛之人要娶浣碧,心傷之下,一病不起。愛女心切的沛國公只好去求皇帝,遂她心願,與浣碧同為側福晉,嫁入王府。


2、為了愛,她低入塵埃,只為走進對方的心

雖然她如願以償嫁給了心上人,但娶她的男人並不愛她,婚後生活對於她來説,將更加不易。

新婚之夜,果郡王就以“自己和浣碧鍾情已久”為藉口離開,一去不回。

對此,她不抱怨,反而安慰嬤嬤:“嫁過來就知道是什麼樣子,以後這樣的日子還多着呢。”

與她而言,得償夙願,夫復何求?何況來日方長,憑着自己的一腔愛戀,細心經營,未來如何,也猶未可知。

孟靜嫺心細如髮,從她向甄嬛請安中可以看出,她早就察覺果郡王所愛絕非浣碧,而是甄嬛。她雖然傷心,卻很快接受了現實。

對此,她不揭穿、不抱怨,而是盡全力去模仿,努力變成丈夫心中的那個人。

她穿和甄嬛相似的衣服、模仿其言行舉止。因為她知道,只有與甄嬛相似,丈夫才可能多看她幾眼,引起關注。

高貴如她,為了走進愛人的心,卑微到了塵埃。


很多人會説太傷自尊了,值得嗎?

何況,女為悦己者容,她為心愛之人努力改變自己,此情可憫,何錯之有?

反觀浣碧,從她詰責果郡王:“你何至於為了她,放棄自己的尊榮平安?”就可看出她對其深愛姐姐,耿耿於懷。可見,她平常也沒少流露出不滿之意、詆譭之言。

在男人面前詆譭他心愛的女人,是多麼愚蠢的行為呀。果郡王也因此看透了浣碧,兩人離心離德。

孟靜嫺看破卻不説破。

她深知,盲目的愛情如火,越是制止,越是燃燒得熱烈。與其如此,不如順其自然,投其所好,用耐心和温情去慢慢感化。

從嫁入王府的第一天起,她就知道所將面臨的一切,對此,她默默承受,無怨無悔,日復一日地用柔情去融化丈夫心中的堅冰。


3、“聊得來”,是愛情最好的打開方式

浣碧和孟靜嫺同為果郡王側室,按理來説她應該比孟靜嫺更受青睞,因為她不僅和甄嬛有幾分相似,而且和果郡王有過患難之情。

可明眼人都看出,事實並非如此。

婚後,浣碧向甄嬛抱怨:“孟靜嫺可以和果郡王談論詩書,但是自己不能。”

一句話就道出,孟靜嫺與果郡王愛好相同,情投意合。

也難怪,孟靜嫺乃兩朝元老沛國公之女,出身名門、滿腹經綸,她能和果郡王談天説地,不足為奇。

何況她氣質温婉,樣貌、才情,不輸甄嬛;加上同為皇室貴胄,同樣的教育審美,他們在一起的確有更多的精神共鳴,惺惺相惜。

始於顏值,陷於才華。“有的聊”是感情最好的打開方式,果郡王對甄嬛的感情不也是從聊得來開始的?

人一生中,單純的愛可能只有一次,但是真愛卻可以有多次。

因甄嬛珠玉在前,先入為主,果郡王接受孟靜嫺,需要的只是時間。況且,只要用心,先結婚、後戀愛,照樣幸福長久。這樣的例子也枚不勝舉。

聰明的孟靜嫺以自身優秀吸引愛人,走近對方內心,再慢慢感化,假以時日,定能金誠所至,金石為開。


4、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我這樣為愛痴狂

甄嬛和果郡王的愛,其實並沒有多麼刻骨銘心。有史以來都是果郡王熱情如火地追求,甄嬛一直相當被動。

作為一個“有事時初哥,沒事温太醫”的實用主義者,甄嬛一直活得很實際,很惜命,相當清醒。

當她得知果郡王去世,經過一系列的利弊權衡之後,她果斷選擇了回宮,回到那個讓她屈辱心碎的男人身邊。

所以説,她對果郡王的愛很有限,很理智。

不是説她不愛,只不過與她而言,生存現實是首要的,愛在其次。而且被皇帝傷透心後,她對愛已不抱希望,更多的是權利和復仇。

所以,當初她選擇果郡王,何嘗不可理解為,她是被他以命相救感動,於惡劣環境下的將就和權宜。

而果郡王卻完全不同。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形容他一點不錯。


當得知甄嬛要和親時,他不顧皇上猜忌,冒死攔截;為了甄嬛能全身而退,他甘願喝下毒酒。他為愛生、為愛死,生命、權力,與他如浮雲。

而孟靜嫺,也正是這樣的人。古代女子極重女訓,恪守三從四德。可身在閨中的她卻不懼流言,用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我愛果郡王!完全不顧惜自己的聲譽。

她的愛真摯熱情,我們甚至可以斷言,只要果郡王終身不娶,她定終身不嫁。

成為側福晉後,她又把管家事宜交與浣碧全權打理。

要知道古代只有主母才有此特權,管家權等於話語權,皇后和華妃可是為此搶破了頭。但孟靜嫺不爭不搶、自願放棄,只為了能與王爺有更多的時間博古論今,談情説愛。

榮華富貴、名分地位算什麼?於她而言,與心上人朝夕相處才是此生所願。她和果郡王一樣,同屬於能為愛飛蛾撲火,不顧一切之人。他們的愛純粹、簡單。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果親王也已對她動心,只是不自知罷了。

所以在孟靜嫺將死之時,他才會那麼手足無措、淚水盈盈,不停地安撫道:“我會一直都陪着你!”那痛徹心扉的神情,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疼惜,他的懊悔。

可惜斯人已矣,被愛的總是有恃無恐。可能在那一刻,他才終於想起了孟靜嫺的好、想起了她的痴情、她的温柔;埋怨自己不曾多給她些關愛、埋怨自己對她曾那樣的狠心。


想必在那一刻,他是真心希望孟靜嫺能活下來,一切重新開始。

有道是: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滿目青山空眼望,勸君惜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