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應注意休息,避免“特種兵”式遊玩。
根據國家疾控局發佈信息,2023年2月以來,中國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態勢,目前新冠及其他傳染病疫情形勢總體平穩,但部分省份登革熱處於高發季節,個別南方省份流感疫情呈上升趨勢。
今年,中秋及國慶假期再次“合體”,8天小長假中,不少市民計劃趁着假期探親訪友、遠途旅遊。不過,由於跨區域乃至出入境的流動人數和聚集性活動都將會明顯增加,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風險或升高,登革熱、瘧疾等蚊媒傳染病的輸入擴散風險也將增大,還有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可能增加發生風險。如何在旅途中健康平安地享受假期?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陸殷昊、蔣先進帶來了個人防護提醒。
旅行前、旅行中,這些注意事項莫忘記
陸殷昊説,在旅途之前,應提前做好攻略、錯峯出行,如自駕遊,應避免疲勞駕駛。“近期,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南方個別省份發生登革熱暴發流行等疫情,如果旅遊目的地正發生流行相關傳染病疫情,建議暫時推遲或取消行程。”此外,出行前如已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也建議暫緩出行;老人、孕產婦和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羣,建議請專業醫生進行健康狀況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可出遠門。
而在旅行途中,仍應時刻注意手衞生,及時用肥皂洗手流水沖洗或免水洗手凝膠消毒,避免用未清潔的手接觸眼、口、鼻。“口罩也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護措施,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客運場站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車、火車、飛機等)時建議科學戴好口罩。”蔣先進説,做好個人防護不僅能有效預防流感、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也可更好預防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發生。“還需要注意飲食飲水衞生,不喝生水,不採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到正規餐館就餐。”
近年來,不少市民更青睞於在大自然中放鬆心情,為此專家提醒,前往野外活動時建議穿長袖衣服、塗抹驅避劑等,儘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昆蟲棲息地中長時間坐卧;不招惹陌生寵物,避免接觸病死禽畜以及野生動物;不幸被流浪犬等動物咬傷後,應及時到指定的狂犬疫苗接種門診徹底清洗消毒傷口、接種疫苗,必要時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出境遊旅客應密切關注新冠、猴痘等疫情
今年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雖顯著下降,但是,近期韓國等周邊國家疫情呈上升趨勢,加上新冠病毒還在不斷變異,出境遊的市民首先需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傳染病,尤其是老人、兒童等高危人羣及尚未感染者或沒有接種過疫苗者。
陸殷昊提到,進入交通場站、公路服務區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時,建議戴好口罩,及時做好手衞生;遊玩時,應有序排隊,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頭痛等症狀時,則暫緩行程,根據情況及時就診,就診途中全程戴口罩。
除了新冠,近期猴痘等新發傳染病也引發社會關注。這一人畜共患傳染病主要通過與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觸傳播,接觸感染動物或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感染後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今年6月以來,東南亞和西太區疫情呈上升態勢,尤其是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報告病例較多。
蔣先進提醒,在猴痘流行國家和地區避免接觸齧齒類、靈長類等動物,避免與可疑感染者密切接觸或共用生活用品,做好個人手衞生。“來自猴痘疫情報告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觸史,入境後21天內應做好自我健康監測,避免與他人發生密切接觸。一旦出現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猴痘樣症狀,應主動就診並如實報告流行病學史。”
避免過度勞累,腹瀉、感冒常用藥應備好
除了上述的流行傳染病外,旅途中“逛吃逛吃”的節奏也讓不少人的腸胃負擔急劇加重。因此,旅行中發生旅行者腹瀉的可能性較高,大部分是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的,原因包括飲食不衞生或不注意手衞生,也與旅行地衞生條件以及個人健康狀態有關。
為此,疾控專家提醒:第一,與預防腸道傳染病相同,應注意飲食衞生。吃完全燒煮熟透的食物,儘量不吃生冷食品,如海產品、涼菜等。最好吃能剝皮的水果等食物,不能剝皮的,要洗淨後再吃;第二,喝開水或者瓶裝礦泉水。如果喜歡加冰,要確保冰塊是由瓶裝水或殺過菌的水製成的;第三,注意手衞生。吃東西前要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濕巾;第四,提前備藥。大多數旅行者腹瀉是細菌性的,可以在行李包中備好常用止瀉藥。
此外,奔波勞累也可能引起抵抗力下降,加上天氣等環境變化,容易發生感冒。旅途中,應注意休息,避免“特種兵”式遊玩,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同時備好常用感冒藥、潤喉片等。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