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地時間30日,迅速升温的伊拉克緊張局勢似乎出現轉機。據美聯社報道,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當天上午發表講話,呼籲支持者在60分鐘內撤出巴格達“綠區”,之後,其支持者開始陸續離開,緊接着,伊拉克軍方宣佈解除全國宵禁。“當外界擔憂這場動盪會蔓延至整個國家甚至地區時,人們燃起了恢復平靜的希望。”美聯社如是稱。此前一天,薩德爾在社交媒體宣佈退休並表示“決定不干涉政治事務”後,已持續一個月的抗議活動陡然升級,他的支持者在“綠區”推倒路障,強闖包括共和國宮在內的政府大樓,與伊拉克安全部隊爆發激烈衝突。法新社30日早引述醫護人員的消息稱,至少有23人在抗議活動中死亡,另有大約380人受傷。這場動盪的起因是伊拉克長達數月的組閣僵局,30日薩德爾支持者從“綠區”離開是否意味着這一政治僵局有望被打破?外界密切關注着伊拉克局勢的走向。
“我要向伊拉克人民道歉”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當地時間30日上午,薩德爾通過電視講話敦促支持者從巴格達“綠區”離開,並説“我要向伊拉克人民道歉”,“我原本希望(舉行)的是一場和平集會,並不是持有迫擊炮和武器的抗議,我不想要這樣的革命”。他的講話結束後,成羣的抗議者開始從聚集着伊拉克政府機構大樓和外國使館的“綠區”撤出,其中有人攜帶着火箭推進榴彈。
法新社報道説,在薩德爾30日講話前,他的支持者與伊拉克安全部隊已經再度爆發衝突。《環球時報》特約記者這兩天因出差來到巴格達,住所與“綠區”相隔一條河流,30日一早仍能聽到從外面傳來槍炮聲,當地電視台實時播報的畫面也顯示,“綠區”濃煙滾滾、火光不斷。29日,伊拉克安全部隊使用催淚彈、高壓水槍等試圖驅散抗議人羣。
在薩德爾29日早些時候宣佈退休,並表示其領導的“薩德爾運動”相關機構也將關閉後,抗議活動突然升級。《紐約時報》介紹説,薩德爾是伊拉克最具影響力的什葉派政治人物,他的父親是該國備受尊崇的宗教領袖和政治人物。薩德爾被一些西方媒體稱為“民粹主義者”,他堅定反美,同時也反對與伊朗走得太近。《華盛頓郵報》説,薩德爾有能力在什葉派佔多數的伊拉克動員數十萬追隨者。
伊拉克去年10月舉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在總共329個議席中,“薩德爾運動”獲得73個議席,成為議會最大黨派。今年6月,由於未能如願組建多數派政府,“薩德爾運動”議員集體辭職。此後,薩德爾在什葉派陣營中的對手所主導的政治團體成為議會最大黨派。法新社稱,該政治團體“親伊朗”,其有意推選的新總理人選遭到薩德爾反對。
從7月底開始,由於抗議新總理候選人提名,薩德爾的支持者在伊拉克多個省份開展示威活動。卡塔爾半島電視台30日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説,薩德爾29日的聲明及其支持者的抗議活動一方面可以被解讀為“薩德爾運動”對於局勢感到失望和沮喪,另一方面也可以被認為是試圖向對手施加更多壓力。
“處於內戰邊緣”引發擔憂
從29日到30日早上,國際社會對伊拉克局勢密切關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9日通過發言人呼籲有關各方“冷靜和剋制”, 聯合國伊拉克援助團同一天發表聲明警告稱,“伊拉克人不能被一個不可預測和無法維持的局勢所裹挾。這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
在此期間,國際媒體對於伊拉克局勢的分析並不樂觀。《紐約時報》稱,政治動盪和街頭抗議雖然在這個國家並不少見,但29日的事態發展可能標誌着一個更加危險階段的開始。《華盛頓郵報》29日則説,隨着槍聲和爆炸聲當晚響徹首都,長期醖釀的政治爭論被部署重型武器和迫擊炮彈所取代,此次衝突是伊拉克這個動盪的夏天最嚴重的一次。
一些外媒甚至稱,伊拉克“處於內戰邊緣”。美國Axios網站29日説,一旦伊拉克發生內戰,可能給周邊地區帶來更大動盪,周邊國家也會尋求介入。
當地時間29日,伊朗政府宣佈關閉與伊拉克的陸上邊界,停飛前往該國的航班,並提醒伊朗人不要前往伊拉克。科威特則敦促本國居民離開伊拉克。北京時間30日,中國駐伊拉克使館提醒所有在伊中國公民和機構密切關注當地安全形勢,繼續提高安全意識,強化安全防範、做好應急準備,儘量避免外出,確保人身和機構安全。
《華盛頓郵報》29日稱,政治鬥爭影響着伊拉克人的生活,由於沒有政府支持,從學校到醫院等機構每況愈下。《紐約時報》説,自去年10月以來,伊拉克只有看守政府,其無法通過年度預算並解決緊迫的經濟問題。
俄專家: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帶來的後果
美國也對巴格達“綠區”29日至30日早的衝突進行表態,聲稱相關局勢“令人不安”。不過俄羅斯《報紙報》30日引述俄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專家特魯夫採夫的話説,“伊拉克國內動盪局勢都是美國在該國發動戰爭引發的後果”。他同時認為,在世界各地到處插手的美國人目前對於伊拉克局勢幾乎無能為力。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名譽所長朱威烈3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想維持在中東的主導權,但它事實上已經力不從心,“伊拉克的局勢需要由阿盟、海灣合作委員會以及周邊國家提供協助來解決”。
去年12月,伊拉克宣佈駐伊外國軍隊作戰人員結束任務並將全部撤離。不過據《紐約時報》當時報道,大約2500名美國士兵會以顧問和協助角色繼續留在伊拉克。“美國是伊拉克如今動盪的始作俑者。”朱威烈説。在美軍的佔領和操盤下,伊拉克於2005年正式通過新憲法,同年舉行首次多黨參與的選舉,朱威烈表示,此後,伊拉克按照教派和族羣分配權力,背後有利益驅使,導致權力機構內部整合不起來,而這對伊拉克後患無窮。
英國“開放民主”政治網站曾刊文稱,美國對伊拉克的佔領耗盡了這個國家的資源,留下經濟危機、能源短缺、暴力加劇等後遺症。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帶來的後果是出現一個被摧毀和掠奪的國家、一羣仍在為自己的權利而戰的人民,以及無辜的受害者、大批難民和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