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地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8月3日至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出席在柬埔寨舉行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東亞峯會外長會和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今年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首次以線下方式舉行。會議將進一步明確各方共識,加強團結協作,共謀復甦發展,為地區和平穩定注入新動力。
今年適逢東盟成立55週年、10+3合作啓動25週年,同時還是建設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開局之年,在東亞合作進程中無疑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意義。回眸過去25年,10+3合作機制聚焦發展合作,取得累累碩果,為地區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逐漸成為東亞合作的主渠道。中國堅持睦鄰、安鄰、富鄰,始終秉持親誠惠容理念,成為引領東亞合作發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是日本、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日本、韓國也分別是中國的第二、第三大貿易伙伴國,區域內相互投資活躍。
當前東亞地區形勢總體穩定,中國同地區國家關係保持積極發展勢頭,東亞合作前景廣闊。然而,同時也要看到,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經濟復甦壓力增大,地緣政治動盪及外溢效應突出,東亞合作面臨複雜局面。特別是美國為維護霸權利益,重拾冷戰思維,重啓集團政治,構築排他“小圈子”,大搞“脱鈎”“斷鏈”“築牆”,試圖在亞太地區製造分裂對抗。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周邊外交室主任周士新認為,今年的東亞系列外長會承擔着排除雜音、迴歸初心的重要使命。東亞地區業已形成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這是保持本地區和平穩定的關鍵。對東盟而言,本次會議尤為重要,關係到未來多年東盟在地區多邊合作架構中的地位問題,其主要關切表現在多個方面:繼續維護東盟在地區多邊合作架構中的中心地位,維護地區多邊合作架構的包容性、透明度和開放性;繼續推進東盟與其對話夥伴奉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減弱個別國家拉幫結派所造成的衝擊;繼續秉持“東盟方式”,推進應對非傳統安全議題優先的原則,防止個別國家帶偏或綁架多邊機制的既有議程。與此同時,東盟將繼續推進與各對話夥伴友好合作,避免地區安全局勢失穩失控。
始終聚焦發展問題,新階段東亞合作有諸多亮點可期。周士新認為,首先,各方將進一步就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行磋商,並致力在這些議程目標上實現突破,促進國家發展。其次,各方將團結應對疫情,儘快推進地區經濟社會恢復活力。再者,各方將更加聚焦能源、糧食、跨國犯罪和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議題,以應對俄烏衝突引發的全球能源和糧食危機等。最後,各方將着力推動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相對應的顛覆性技術應用所引發的一些經濟產業鏈和供應鏈等方面的變革。馬來西亞星洲網報道稱,馬來西亞首相署經濟事務部長穆斯塔法表示,未來東盟與中日韓應在數字化領域加強合作,以提高地區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貿易投資合作水平。
以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為契機,中國將同各方一道維護東亞合作正確方向、深化疫後復甦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確保東亞繼續成為和平發展的高地,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欒雨石)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