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華埠文化,華僑華人在行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雞場街)春節期間張燈結綵的熱鬧景象。 (顏天祿供圖)
華埠曾是華僑華人在海外聚居的地區,又名“唐人街”“中華街”“中國城”。歷經歲月變遷,不少華埠逐漸演變為以華人經營者為主的商業街區,慢慢積澱出獨具特色的華埠文化。從歷史深處走來,華埠文化不僅是海外華僑華人紓解鄉愁的精神家園,也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
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華埠各有哪些特點?疫情為華埠發展帶來哪些挑戰?保護華埠文化有何意義?華僑華人如何在保護華埠文化中發揮更大作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幾位身處不同國家的華僑華人一致表示:傳揚華埠文化,義不容辭!
慰藉鄉愁 守護精神家園
從澳大利亞墨爾本到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從英國倫敦到加拿大蒙特利爾,從美國舊金山到南非約翰內斯堡,唐人街是當地華僑華人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從初來乍到到落地生根,很多華僑華人在海外打拼的歷程中,少不了唐人街的陪伴和見證。在他們的娓娓道來中,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不乏共性的唐人街圖卷逐一鋪展開來。
蒙特利爾唐人街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約有136年曆史。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總編輯胡憲在蒙特利爾市定居33年。她認為,唐人街是海外華僑華人的精神家園,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陣地,是凝聚和延續華夏血脈的載體,是抱團取暖和寄託鄉愁的所在,也是弱勢華裔羣體的避風港。
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雞場街)工委會常務副主席顏天祿表示,馬來西亞是早期華僑到南洋謀生的主要遷居地之一,造就了一大批華埠。而馬六甲歷史城區的雞場街,不僅曾是中國明代著名使節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紮過的官廠原址,更是後來華僑漂洋過海登陸落腳的樞紐。不少華僑在這裏開啓了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人生歷程。馬來西亞有着多元種族文化為基礎的社會結構,因此,當地華埠文化富有獨特風格。
“在南非有兩個唐人街:老唐人街和新唐人街。老唐人街位於南非約翰內斯堡市中心,是數十年前許多老華僑聚集的地方,但社會治安曾令人擔憂。上世紀90年代,隨着一大批新僑來到南非,很多人在治安比較安全的地方聚集起來,就形成了新唐人街。多年前,新唐人街兩邊出口修起了兩座中式牌樓,每年春節都要舉辦春節廟會等活動。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唐人街,也是在非洲影響力最大的唐人街。”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主任李新鑄介紹,最鼎盛的時候,新唐人街附近居住着約8萬名僑胞。經過20多年的發展,新唐人街逐漸成為旅南僑胞生活、工作、聚會的地方。新唐人街全長600多米,約200家商鋪。在這裏,人們可以品嚐中國美食,購買中國商品,接受中文教育。在南非,只有這裏可以感受得到原汁原味的中國節日。
建立於1985年的澳大利亞澳華歷史博物館,位於墨爾本唐人街深處。作為該博物館的主要負責人,區鎮標深諳墨爾本唐人街的歷史文化:“過去,墨爾本唐人街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單程路,長約900多米,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唐人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唐人街之一。上世紀80年代,墨爾本唐人街經歷了一次大發展,規模更大、環境更好、治安更優。現在,街上帶有中國元素的店鋪鱗次櫛比,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商業街。每逢中國傳統節日,墨爾本唐人街洋溢着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宮燈高掛,彩旗飄飄。”
“倫敦唐人街道路有‘三豎兩橫’,擁有3個大牌樓和兩個小牌樓。唐人街上店鋪成行成排,80%為中餐館,其餘為超市、理髮店和旅行社等。每年中秋節和春節,唐人街都會張燈結綵,舉辦重大節慶活動。”2019年,英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方剛在倫敦唐人街上開辦了一家中餐館。此前十多年,他見證了倫敦唐人街的喜人變化:“新牌樓更氣派了!八角亭區域改成了步行廣場!中餐廳從以廣東菜為主變為各大菜系齊備!到訪的遊客,從以外國遊客為主到以中國遊客和留學生為主!”
危中求變 攜手共克時艱
過去幾個月,舊金山華埠社區越來越多散房大樓上市出售的消息,引人關注。這是過去幾年舊金山灣區房地產風險投資擴張的結果。為保護華埠散房大樓社區,日前,舊金山華埠社區發展中心籌錢買下了華埠Powell街一棟灰泥散房大樓,整修過後,租給華埠低收入民眾居住。
舊金山華埠社區發展中心運行董事長楊重賢表示,這些散房建築是新移民來到新大陸的“入口”。華埠從1850年起就擔任這種接待新移民的角色。如果房地產風險投資機構搶走這些散房大樓,華埠最重要的文化色彩就將失散。
隨着時代變遷,不少華埠都面臨生存和發展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不少華僑華人積極行動起來。
“新冠肺炎疫情讓倫敦唐人街經歷了漫長‘寒冬’。但是在英華僑華人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方剛介紹,當英國政府放鬆防疫限制時,倫敦唐人街上的華人店鋪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通過在店外搭棚子和設座位的方式,改善經營環境,恢復客源。去年3月,倫敦唐人街恢復生機,人流量大增。今年2月,農曆中國春節期間,倫敦華埠商會在唐人街舉辦了春節廟會活動,熱鬧非凡,吸引了大量的人流。這些都與倫敦威斯敏斯特區政府對唐人街活動的支持密不可分。
在胡憲看來,蒙特利爾唐人街發展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一些華埠傳統文化陣地丟失;二是‘僑二代’‘僑三代’在融入主流社會時,有意遠離唐人街,對保護華埠文化缺乏認同感和使命感;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唐人街成為一些仇視亞裔分子的攻擊目標。”
“這兩年,面對唐人街地皮、生意和建築被陸續出售的現象,一些僑領和華人社團向魁北克省市級政府發起請願,呼籲保護唐人街。”胡憲介紹,當地華僑華人為籌建文化宮積極捐款,為拯救龍舟節和文化宮奔走呼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1月24日,魁北克文化與信息部長和蒙特利爾市市長聯合宣佈,唐人街將被確定為歷史保護遺址,有效阻遏唐人街被蠶食的趨勢。“未來,要保護好唐人街,華社和僑團必須團結起來,凝心聚力,爭取更多主流社會的支持和幫助。”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后,世界各地的華埠文化都遭到巨大沖擊,雞場街也不例外。”顏天祿表示,作為當地集古蹟、文化、休閒三體合一的旅遊景點,雞場街失去了過往龐大的訪客人流,直接影響當地店鋪的經營狀況,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也被迫取消。所幸,雞場街還有當地華僑華人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有效保護雞場街的華埠文化,當地政府在政策扶持、產業保障等方面作出很多努力。
“近幾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居住在唐人街和附近的中國同胞要麼搬離,要麼回國。曾經繁榮的街道與以前相比,有些蕭條。未來,約翰內斯堡唐人街在許多方面將面臨一系列挑戰。”李新鑄表示,雖然處境維艱,但唐人街成立管理委員會,通過規範化運作,讓唐人街在治安和衞生等方面變得越來越好。疫情期間,唐人街設立隔離中心,救助了許多僑胞,成為僑胞們的安全港灣。
守正創新 傳播中華文化
“不斷為雞場街注入中華文化元素,是在馬華僑華人共同努力的事情。”顏天祿認為,2008年7月,雞場街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多年來,每逢春節,在馬六甲歷史城區(雞場街)工委會的指導下,雞場街的各項活動都獲得華社僑團的積極支持。從斥資開展節日裝潢工程到籌辦中華文化藝術活動,雞場街不僅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也增強了華埠文化在馬來西亞多元種族結構社會中的吸引力。
馬來西亞即將於4月1日重開國門,雞場街也將在時隔兩年後,重新迎來世界各地的遊客。顏天祿表示,雞場街要走出疫情影響,需要“內外兼修”:國門重開為雞場街創造了復甦的外部環境;找回“老味道”則讓雞場街更具內涵。不僅如此,在顏天祿看來,傳承“老味道”,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這一代人總要為下一代人留下些東西”。
方剛認為,倫敦唐人街未來要取得更大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爭取更多當地政府的支持,努力成為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二是在唐人街經營的華人商家要誠信經營,維護華僑華人的良好形象;三是倫敦的僑團組織要加強團結,互幫互助,共同把倫敦唐人街的品牌打響做好。
“蒐集、整理和保護能體現墨爾本唐人街歷史的資料至關重要。”區鎮標表示,華埠文化倘若獲得良好保護,不僅有助於記錄華僑華人始終參與所在國家或城市發展的歷史,也有助於增強所在國家或城市的文化資源優勢。更重要的是,華埠文化也能成為凝聚當地華僑華人力量的重要媒介。作為墨爾本唐人街的著名景點,澳華歷史博物館也是當地人和外國遊客瞭解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