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迎來噩耗,美國對台灣,果然一點都不客氣
編輯:小馬
大陸的小學課本中曾經有一篇介紹“寶島台灣”的課文,其中提到台灣周圍廣闊的海洋裏有着豐富的水產,僅魚類就有500多種。可以説,漁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雖然説近年來無論是近海漁業還是遠洋漁業都面臨着十分嚴重的危機,但目前來看台灣的漁業規模還是維持在全球第二的規模。
台灣漁業危機的開端來自於歐盟的制裁,此前由於漁民漁獲申報不實以及濫捕等問題導致歐盟將台灣加入了“打擊非法捕撈漁業不合作”的黃牌警告地區,這直接導致上百億新台幣的損失,而濫捕導致的漁業枯竭更是讓相當一部分近海漁民面臨着無魚可捕的窘境,特別嚴重的地方甚至有超過六成漁民被迫休漁,漁村也陷入蕭條。
面對這樣的危機,台當局一方面加強主管部門對漁業的監管以及規範,另一方則選擇抱緊了美國的大腿,希望通過美國的影響力來減少甚至免遭歐盟的各方面制裁。這段時間以來,蔡英文的“舔美”姿態可謂是達到了一個頂點:今年8月,美國公共衞生部長阿扎率代表團訪問台灣;一個月後,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重複了前者的行程。更加誇張的是,蔡英文甚至在九月份正式宣佈將從明年開始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這意味着台當局討好美國已經到了一種視人民健康於不顧的地步。
令人諷刺的是,蔡英文對美方的一味討好尚未獲利,美國勞動部的一紙文件卻再次讓漁業這一台灣經濟支柱產業受到了巨大打擊。據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勞動部在當地時間9月30日宣佈很可能將不再進口台灣遠洋漁業所產出的海產品,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從事漁業的台灣勞工在工作過程中存在收入過低、勞動時間過長、被語言暴力乃至遭受暴力的情況。有美國媒體報道,如果台當局無法在一定時間內提供並未虐待勞工的證明的話,台灣漁業或將遭受又一次重大打擊,因為美國國內的各大超市及餐廳正是台灣漁產的最大出口方。目前來看,美方對蔡英文的不斷“示好”似乎並不感冒,類似的情況在此後恐怕將重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