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9月27日電(陳浩)“製造自動化裝備 解放人類生產力。”9月27日,在位於上海市松江區的G60科創走廊展示館內,由蕪湖埃夫特公司研製的毛筆字機器人,正展示着“獨門絕技”。洋洋灑灑十來個大字,蘸墨、運筆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在位於上海市松江區的G60科創走廊展示館內,由蕪湖埃夫特公司研製的毛筆字機器人,正展示着“獨門絕技”。郭澤涵攝
關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人們,對G60科創走廊一定不會陌生。這條脱胎於松江區“一廊九區”建設、以G60高速命名的“走廊”始建於2016年,經過數輪發展、擴容後,已上升為長三角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至於“走廊”的功能定位,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講得很明確:“依託交通大通道,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加強合作,持續有序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打造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先試走廊。”
可見,功能定位明確,責任使命重大。實現上述目標,G60科創走廊先發優勢明顯。
G60科創大廈。上海市松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瞭解到,目前這條“走廊”涵蓋了上海、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9個城市,覆蓋面積、常住人口、GDP總量分別佔長三角一市三省的近1/4。依託G60高速、商合杭高鐵南端以及在建的滬蘇湖高鐵,域內“2小時通勤圈”已經建成,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得以自由流動。
同時,上述9城市產業集聚及科創資源優勢明顯,共計擁有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42座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科技產業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逾2萬家,國家及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62個,高校176所;集聚人才約1050萬,其中國家級人才1000餘人。
這些,都為G60探索科技和制度創新,產城一體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坐擁先天優勢的同時,長三角一市三省黨委政府圍繞既定的建設任務目標,下足工夫。這一點,從G60科創走廊聯席辦的設置和運行上便可見一斑。
“我們的聯席辦不是隻有一個工作羣,或是採取電話溝通、定期會商的模式,而是實體運行。”上海市松江區科創發展辦公室副主任、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副主任潘宏凱告訴記者,聯席辦的工作人員除了來自上海,還包括G60其他8個城市,一般每個城市派駐2名幹部,為期1年。在他看來,相對於線上、電話溝通,面對面辦公效率會更高,交流也更充分。
實體運行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陳浩攝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據潘宏凱介紹,平日的運作中,聯席辦會針對企業切實需求,主動作為。例如,去年上交所科創板開板後,聯席辦將域內有望掛牌的280多家企業納入後備庫,並對其中的84家按照不同階段、不同情況精準輔導。截至目前,已有39家企業成功掛牌,佔全國總數的約1/5。
一步一個樣,一年一個樣。記者瞭解到,得益於G60科創走廊的建設,不僅是企業,域內各地的主要經濟指標也邁上了新台階。就拿松江區來説,在G60建設前的2015年,全年財政收入不過130億元,而今年,半年的財政收入就突破了這一數字。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抓好先行先試機遇,積極爭取政策的進一步支持,對標、對錶既定任務目標,為長三角全域的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潘宏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