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廂經濟”,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

品嚐咖啡冰粉、選購解憂雜貨、喝手搖雞尾酒、抱着一體式麥克風歡唱……這個夏天,後備廂經濟活躍在京城各個角落,巴掌大的地方,給很多年輕消費者帶來不小的快樂。隨着後備廂經濟日漸升温,違規問題也多了起來。據北京晚報報道,朝陽公園附近一處小廣場上,有不少後備廂攤主,他們輕易不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具體的出攤時間和地點,只對熟客私下通知,因為後備廂擺攤屬於流動商販,無證無照。一個多月前,亮馬河邊的一座小橋上,也曾由攤主自發組建後備廂市集,後因附近居民投訴擾民和佔道經營被執法部門清空。

“後備廂經濟”,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
斯普瑞斯奧特萊斯的後備廂市集。攝影/孫毅

有年輕人的地方總少不了時尚和創新。疫情期間,不少年輕人面臨就業壓力,而後備廂擺攤門檻較低,既不需要繳納房租,也在經營空間上有更多自由。不可否認,載着活力和生機的後備廂經濟,既提亮了城市夜經濟,拉近了社交距離,也擴寬了消費渠道,充實了市民的休閒娛樂生活,可謂實現多方共贏。

需要正視的是,五花八門的後備廂市集漸成規模,給城市治理帶來新的難題。一些攤主佔道經營,阻塞了交通;一些消費者亂扔垃圾,破壞了市容;此外,還有噪聲污染擾民、食品安全隱患、侵犯知識產權、影響經營秩序等問題。亮馬河邊的一些後備廂攤位遭到市民投訴,就是典型例證;相關市集被城管執法部門清空,既是在回應市民的關切,也給攤主提了個醒:“後備廂經濟”拉風“駛來”,規則意識千萬不可滯後。否則,影響的將是整個市集,甚至是這一新業態的長久健康發展。

許多消費者將後備廂市集比喻成“拆盲盒”,不過,攤主的守法意識和集市的規範管理不能存在盲區。對新生的“後備廂經濟”,可以多一些包容,但對後備廂市集的無序,不能放任自流。既然是利用汽車後備廂來推銷商品,就應該有明確的“限行”規則。對北京來説,“後備廂經濟”的發展方向,更不可背離城市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不可軋上市場規則的“限行區”。

對“後備廂經濟”有效監管,涉及市場監管、城管、交管等多部門,需要摸索創新的管理模式。有專家表示,如果在固定的經營場所,統一管理、手續齊全地開展後備廂市集,則應按小商品市場的模式來管理。也就是説,後備廂經濟若要持續,相應的場所劃定、證件辦理、納税流程等要素都應一一明確,而攤主也要增強自律意識,按規辦事,誠信經營,拒售假貨偽劣商品。此外,對於新的業態,工商及城管部門既要跟進普法宣傳,也要及時對不合規的部分踩下剎車。

符合城市特點、遵守管理規範、便民不擾民,才是“後備廂經濟”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辛音

流程編輯:u00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8 字。

轉載請註明: “後備廂經濟”,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