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消費結構年輕化,尤其是70後和Z世代最容易有差異化的消費理念。比如在買車這個問題上,70後普遍會首選合資車,而Z世代更喜歡國產車,似乎選擇合資車和國產車成為了他們在觀念上的分水嶺之一。
傳統與開放,差異化購車觀念
從不同維度來看,70後更愛選合資車的原因無非以下幾點:1、合資車進入中國市場較久、品牌知名度高,值得信賴;2、合資車油耗比國產車低;3、合資車的保有量相比於國產車的來説較大;4、合資車的品牌效應,具有“三大件”的優勢;也能夠掙到面子。總的來説,選擇合資車的70後更看重的是合資車的整體實力,以及市場上長久的口碑,例如合資車三大品牌豐田、本田和大眾。
而Z世代的年輕人,首先思想較為開放,接受新鮮事物較快,從大眾化消費時代升級到個性化消費時代,到如今的進入定製化消費時代。不難看出,年輕消費者更多選擇的是品牌年輕化的車型;其次現在的自主品牌正因為其年輕化的特點,營銷賦予的品牌理念也是“潮流”“個性”“做自己”“與眾不同”等標籤,與當代年輕人的主流價值觀高度相同,且在“國潮文化”的流行的當下,新生代消費者的“愛國情懷”使得他們更願意選擇自主品牌;再者現代的年輕人不太容易被“面子”和“周圍人的意見”束縛,更多的是聽從內心的聲音,有更多的自主權。比如國內自主品牌前三甲裏的長城、長安和吉利都是受到年輕人青睞的。
無論是“70後”的消費者還是“Z世代”的消費者,選擇合資車和國產車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側重的用車需求不同罷了。
預算驅使,改變購車需求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影響消費者的購車選擇。拋開對國產車的“刻板印象”,以及合資車很好的“固執己見”,也有其他的客觀因素影響消費者的購車選擇。比如價格因素,在不同的價格區間裏,合資車和國產車都有各自不同的優劣勢,側重點不同自然選擇的品牌也不同。
如果從買車預算的角度來看一般是“10萬以內買自主,10萬以外買合資”。10萬內的國產車側重的功能相比於合資車來説是比較實用的,比如8.58萬起的五菱凱捷,緊湊型的mpv,能夠裝貨也能夠載人。對比10萬內的合資車,國產車的配置相對來説更好一點。
而10萬以外的合資車側重的是代步需求。比如11.98萬的豐田卡羅拉,在油耗方面的確比國產車低,1.2T燃油版百公里油耗在5.5L左右,憑藉油耗低、舒適舒心和經濟性受到車主的青睞。
從車型定位角度來看,同在10萬-20萬價格區間裏,轎車是合資品牌的天下,例如11. 99萬的東風本田思域,被稱為平民超跑,從誕生到如今擁有48年曆史,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輛。而SUV國產車和SUV合資車不相上下,例如11.59萬-13.39萬起的長安UNI-T,被稱為自主品牌之光,無論是外觀顏值還是搭載長安藍鯨1.5T渦輪增壓發動機,都優於同級車。
雖説合資車保有量大,豐田、日產、大眾、奔馳和寶馬等品牌的保有量超過60%。但值得一提的是,現如今國產車的保有量也不小,五菱、寶駿、領克、長安和WEY等都超過了60%。此外,自主品牌如今也踏上高速發展的列車,無論是在發動機技術上還是雙離合變速箱上,國產車的技術已經很可靠了,與合資車的差距越來越小。
放眼觀國內汽車市場,在車型定位和價格這兩個層級裏,合資車與國產車是彼此的競爭對手,都在力爭為品牌向上發展做努力,不斷地為品牌塑造符合消費者預期的品牌形象,賦予車型更多的功能與亮點,圈好目標消費者,拓展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力。
實際上,除了消費者在購車前會優先考慮的用車需求、用車場景、以及不可拋開的價格因素。大部分人內心其實已經有了對一個品牌的好感度,這個好感度就好比有些人愛吃甜,有些人愛吃鹹,這是很早就種下的“口味”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