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8月15日,就在美軍倉皇逃離阿富汗首都後,阿富汗塔利班進入並控制了喀布爾。次日,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講話承認“阿局勢惡化快於美方預期”。國務卿布林肯則將喀布爾陷落歸咎於阿安全部隊“無力保衞自己的國家”。在國際輿論感慨美軍在阿遭遇“戰略性失敗”的同時,美國的國際信譽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相似的歷史遭遇更多折射出美國戰略的失敗。《紐約時報》報道,在年初有關美軍從阿富汗撤出的白宮會議上,拜登曾叮囑幕僚,要避免出現當年美國人在駐西貢大使館屋頂倉皇登上直升機逃跑的標誌性場景。1975年,由於在越南戰爭中失利,面對越共軍隊逼近西貢使館,美國人被迫用直升機匆忙撤走使館人員。拜登説:“無論如何,你都不會看到有人從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的屋頂上撤離。”
然而8月15日當美國人從喀布爾使館旁的停機坪慌亂撤離的畫面在電視上直播時,拜登絕對沒有想到他會被自己的話如此迅速地“打臉”。46年後,美軍完美再現了“西貢時刻”,難怪有美國媒體稱拜登將以這樣的形象被載入史冊:在他的領導下,美軍在阿富汗的行動以恥辱的方式落幕。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甚至在推特上寫道:“我們在阿富汗看到的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拜登政府的撤退將給美國的聲譽留下污點。”
如果説“西貢時刻”的發生標誌着美國無法以一己之力阻擋越南社會主義力量發展的話,喀布爾的陷落則再次證明美國強推西方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必然失敗的定論。“9·11”事件是美國入侵阿富汗的直接原因,但美國人始終沒想清楚的是自己一手扶植的“基地”組織為何最後反戈一擊,會將美國作為襲擊的對象。“他們為什麼恨我們?”2001年許多美國人提出的問題,時至今日還沒有找到答案,卻有少數人開始對美國的行為作出反思。日本富士新聞網報道稱,前美軍士兵丹尼爾·戴維斯就認為,美國單方面強加價值觀是美軍在阿富汗失敗的主要原因。
在過去20年這場美國“最長的戰爭”中,2300多名美軍士兵喪生,然而更多的阿富汗人和巴基斯坦人為美國的反恐戰爭付出生命和財產的代價。雖然美國的盟友認為拜登最終退出了一場獲勝遙遙無期且不再符合美國利益的戰爭,但美軍撤離時的表現卻給美國的國際形象帶來難以彌補的消極影響。
這一方面表現為,美國人對曾經幫助過他們的阿富汗人“棄之如敝履”,讓盟友心灰意冷。此前,美國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會將數千名美國人、使館工作人員和其他曾為美國人服務的阿富汗人送出該國。然而,15日以來的電視畫面顯示的卻是喀布爾機場停機坪上人羣密集、秩序混亂,甚至有阿富汗人冒死爬上美軍飛機,最終在空中跌落地面悲慘地摔死。阿戰之初美軍擊潰塔利班後,美國曾將阿富汗的“國家建設”作為重要政策目標,然而時至今日,美國對這一目標已經避而不談。
另一方面,則是美軍的倉皇撤退強化了美國對其他盟國的支持並非沒有限制的觀點。就在8月17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再次就阿富汗局勢抨擊拜登政府。他説,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尷尬,會在數十年裏影響美國和世界的關係。法國國防分析人士弗朗索瓦·海思堡也對拜登政府從阿富汗撤軍提出批評。他説,當拜登説“美國回來了”的時候,很多人會説,“是的,美國回家了”。海思堡的話表明,當西方期望拜登政府調整對外政策,重新“領導世界”的時候,美國卻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對領導國際事務變得沒有興趣。當美國的霸權地位不可避免地開始衰落之後,它對地區安全挑戰的應對變得越來越有心無力,甚至乾脆抽身離開。
總而言之,儘管部分美國人仍在狡辯從阿富汗撤軍的美國已經“贏得了戰爭”,但它不可能掩蓋的是美國無法將自己的意識形態與制度強加給別國的事實。同時,國際社會也愈加看清了某些霸權國家的嘴臉。在其實力衰落後,無論嘴上如何甜言蜜語、維護“國際道義”、遵守“國際承諾”,實際行動卻是始終如一的“本國優先”和“本國利益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