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融合大勢難擋,民進黨倚美謀“獨”註定頭破血流
8月2日,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一意孤行竄訪中國台灣地區,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極力逢迎,奴顏婢膝出賣中華民族利益,使得佩洛西瘋狂“竄台”得以成行。大陸對此採取了“兩個暫停”經貿反制措施,還對涉及“台獨”頑固分子的組織機構採取了相關懲戒措施。
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執意推動佩洛西竄台,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嚴重危害台海和平穩定,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挾洋自重、咎由自取,民進黨當局必須為造成當前的局面負責,遭遇經貿反制是民進黨當局自食苦果,危害台灣同胞利益之舉註定失去民心,出賣民族利益、搞“台獨”分裂,更是必將遭到歷史清算。
台獨分裂勢力自尋死路。(來源:中國日報 羅傑 英文《中國日報》2022年8月5日8版)
遭遇經貿反制,民進黨當局自食苦果
過去10年,兩岸貿易大幅增長,大陸穩居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據海關總署統計,2011年兩岸貿易額為1600.3億美元,2021年兩岸貿易額增長至3283.4億美元。據台灣方面統計,兩岸貿易額佔台灣外貿比重從2011年的28.6%增長至2021年的33%,增長4.4個百分點。
正如台灣工業總會8月1日發表的2022年白皮書指出,兩岸經貿呈現高度互相依賴,再次證明無論是民進黨當局出於政治私利的人為設限,還是疫情等突發事件,都沒有改變兩岸經貿合作的堅實基礎、客觀需求和不竭動力,更抹殺不了由此為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帶來的巨大利益福祉。
近日,海關總署宣佈暫停從台灣輸入葡萄柚、檸檬等水果,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也禁止輸入;商務部宣佈暫停天然砂對台灣地區出口。造成當前的局面應由挾洋自重的民進黨當局負責。
逆勢而行搞“脱鈎”,註定頭破血流
兩岸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民進黨卻張口閉口就是“兩岸脱鈎”。早在民進黨上台前,他們便大肆攻擊國民黨讓“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兩岸簽署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際,他們又造謠抹黑,妄稱這將令台灣至少400萬人失業。民進黨上台後,不斷詆譭大陸營商環境,對大陸企業赴台投資百般刁難,對於兩岸經貿交流更是設置重重障礙,做盡了斷路、挖坑的勾當。
為了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民進黨當局捨近求遠、將東南亞國家視為台灣經濟的出路,下血本砸錢給優惠政策。然而無論是昔日“南向政策”,還是如今的“新南向政策”,皆嚴重違背經濟規律,“新南向”出口數字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民進黨更鼓譟“趁疫情跟大陸脱鈎”,並以一連串小動作,對兩岸經貿交流橫加阻撓。但對美國“萊豬”(含瘦肉精豬肉)、日本“核食”卻敞開大門,天價軍售也多次認了,可曾為台灣百姓換來真正的實惠?民進黨當局逆勢而行,只會一再被現實打臉至鼻青臉腫、頭破血流。
兩岸經濟合作具有堅實基礎和強大動力
隨着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特別是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中斷近十年的兩會協商得以恢復。2010年6月29日,兩岸兩會領導人簽訂合作協議。同年8月17日,台灣立法機構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基本實現,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更加密切,促進了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
翻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兩岸經貿往來數據,兩年多來兩岸經貿並沒有受到島內政治因素和疫情影響。據海關總署統計,2021年兩岸貿易額增長至3283.4億美元,大陸穩居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
大陸始終向台胞敞開温暖懷抱,為讓廣大台胞共享大陸發展機遇,大陸先後出台了“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農林22條”等惠台政策,連續性的福祉大禮包讓越來越多的台商、台企積極主動地融入到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來。
台商持續看好大陸巨大內需市場、完備產業體系、強大生產製造能力和廣闊發展前景。2021年,台資在大陸投資額達9.4億美元,台灣對大陸出口規模佔總出口比重42.3%,創下歷史新高。進入2022年,兩岸經貿交流依然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據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第一季度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8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另據台灣財政主管部門數據,第一季度對大陸出口額達4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7.8%,自大陸進口額為218.5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台灣對大陸實現貿易順差276.3億美元。大陸持續穩居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經貿合作勢不可擋。
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擴大兩岸經貿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兩岸民心所向、大勢所趨。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徑和出賣民族利益的與美勾連活動,只會將台灣推向災難深淵,給廣大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禍害。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的圖謀註定落空,任何出賣民族利益、搞“台獨”分裂的人,絕沒有好下場。
作者: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陳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