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勢力申請破產 這家中國車企損失慘重
如果不是因為破產,可能對於美國商用電動汽車初創公司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ELMS)也沒有過多瞭解,而通過這種方式認識ELMS,確實充滿戲劇感。
據財聯社報道,美國商用電動車製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ELMS)表示,在審查其產品和商業化計劃後,公司正計劃根據美國破產法第7章申請破產保護。據瞭解,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於2021年6月以SPAC合併方式實現上市,其成為首家以SPAC合併方式上市後申請破產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
對於國人而言,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ELMS)是一家十分陌生的汽車公司,但是其創始人羅冠宏(Jason Luo)對於熟悉汽車行業的人士來説並不陌生。
資料顯示,羅冠宏曾任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曾在2018年負責管理福特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運營,包括長安福特、江鈴福特、福特進口、林肯品牌以及公司在中國台灣地區的業務管理。不過,其在福特汽車的任職時間僅5個月時間。
2019年6月,ELMS在美國註冊成立。2020年12月,ELMS宣佈,正與特殊收購目的(SPAC)公司Forum Merger III Corp.就合併上市事宜進行談判。
2021年6月,ELMS通過SPAC合併方式在美國納達斯克上市。成立僅一年時間便完成上市,這在電動汽車領域乃至汽車領域都是極為少見的。
完成上市後,ELMS股價急劇飆升,巔峯股價達到14美元,而那一年特斯拉股價同樣保障,投資者對電動初創公司的投資熱情空前高漲。
然而,此後其股價急轉直下,於2022年4月27日跌至1美元以下,股價幾乎一文不值。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早在今年2月,時任CEOJames Taylor和創始人羅冠宏(Jason Luo)就因為股票行為調查雙雙辭職,而目前該公司破產的爛攤子推給了臨時CEOShauna McIntyre。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家美國商用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與中國汽車公司小康股份還有一定的關係。2016年,小康股份斥資3000萬美元在美國硅谷創立新能源品牌——SF MOTORS。
2017,小康股份斥資1.6億美元,對EVAP工廠進行了收購與改造,隨着賽力斯在美國出現經營危機,並計劃出售美國工廠。2019年,SF MOTORS找到羅冠宏,希望他為公司物色一位合適的CEO,而羅冠宏優先考慮了自己的老友James Taylor,並通過引薦於2019年5月出任SF MOTORSCEO。
此後,小康股份發佈公告,旗下美國分公司SERES與ELMS簽訂意向協議,將EVAP工廠以1.45億美元的低價出售給ELMS。其中規定,ELMS向SF MOTORS支付3000萬美元的現金、4362.07萬美元的本票;ELMS向SF MOTORS發行500萬股普通股股票。
為了讓產品快速上市,ELMS直接從中國進口一輛未裝配的麪包車在EVAP工廠進行組裝,然後在美國市場銷售,完全符合美國標準和法律法規。
ELMS稱,公司計劃生產的第一款車為“城市貨運商用車”,適用於送貨,以及公共事業和其他服務車隊。
在享受美國政府提供的7500美元退税後,該車的售價為2.5萬美元,充電2小時可行駛150-200英里。ELMS認為,它的優勢在於電動車的運行成本要小於同級別的汽油車。
2021年10月,ELMS發佈了旗下純電動物流車從美國工廠下線的官圖,而這款車雖然掛着ELMS的LOGO,但實際上就是五菱EV50的換標車,而在ELMS上市前的PPT中,概念車直接換標了小康股份旗下子公司重慶瑞馳新能源生產的EC35。
對於此種操作,公司CEOJames Taylor表示,在成立之初就與柳州五菱簽署了關於零部件的供應協議。此外,ELMS在接盤賽力斯工廠之時,小康股份與ELMS簽訂了產品授權和供貨協議:對於由SERES及其關聯公司開發和擁有的EC35和D51型電動汽車產品,除了前10萬輛車按照每輛車100美元收取產品許可提成費,還支付500萬美元產品許可入門費。
彼時,ELMS趕上了電動初創公司的投資熱情,其上市後股價持續飆升,巔峯時期達到14美元。或許,對於ELMS而言,故事的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讓投資者相信故事。
6月14日,小康股份發佈公告,“公司接到控股子公司SF MOTORS通知,其自ELMS官網及美國SEC網站上獲悉,ELMS於當地時間2022年6月12日公告計劃按照《美國破產法》第7章申請破產。”
待ELMS正式提出破產申請後,SF MOTORS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向ELMS託管人申報債權並參與ELMS破產程序。小康股份表示,ELMS尚剩餘3724.14萬美元款項待支付,且SF MOTORS持有的500萬股ELMS普通股股票存在減值的風險。
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結束了為期60天的公眾意見徵詢期,提出針對SPAC的若干擬議指南,特別是關於披露、營銷實踐和第三方監督的指南。如果獲得批准,SPAC的准入門檻將會提高,其與傳統IPO監管嚴格程度的差距將被縮小,這很可能意味着這波SPAC退潮。
這項新政策主要監管的對象之一是美國電動車初創公司。自2020年開始,SPAC上市出現爆炸性增長,目前已有300多家公司通過與SPAC合併實現上市,其中最熱門的領域當屬電動汽車行業,Nikola、Lordstown Motors、Lucid Motors、Karma、Fisker、Canoo、Hyliion、Proterra、法拉第未來等都是通過SPAC上市。
通過SPAC合併可以快速實現上市,同時募集大筆資金,但悉數初創公司如未能兑現當初業績承諾,很容易引發股價暴跌,致使投資者陷入鉅額損失。自2021年以來,法拉第未來、Lordstown Motors和Nikola、Lucid等6家公司披露被美國SEC調查,有至少三家汽車或電池製造商已經發出了持續經營警告,而這些公司股價距巔峯時期跌幅超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