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日下午,一名25歲男子駕車衝入美國國會大廈北部路障,衝撞兩名警察,導致一名警察身亡,另一名受傷,開車男子被擊斃。國會山的安全再次成為美國當下重要議題並引發諸多後續反響,如何保證國會安全的持續政治辯論再一次展開,1月6日那天的驚恐記憶也重新回到華盛頓特區上空。
國會大廈周邊鐵刺圍欄是拆還是留、是暫時還是永久?這一爭論似乎因為這次襲擊找到了突破口。
△國會大廈的鐵絲網外看到的美國國會大廈圓頂(圖片來源:路透社)
央視新聞北美觀察指出,儘管兩黨議員都不希望這個圍欄是永久建築,附近居民也希望這種狀態是暫時的,但1月6日暴力衝擊帶給兩黨議員和周邊居民的恐怖情緒卻是真實存在。
美國連續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在解決槍支暴力問題的壓力下,當地時間8日,美國總統拜登公佈多項控槍行政措施,包括限制自制的“幽靈槍”等,以減少被他稱為“美國污點”的槍支暴力問題。
央視新聞新聞觀察指出,槍支管控不力是影響深遠的美國社會問題,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此次拜登政府公佈的新政策,也只是表達了其要加強槍支管控的“決心”而已,具體能影響槍支法律的內容很少,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觀察援引紐約州雪城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主任格蘭特·裏赫爾的話指出,控槍問題非常難解,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現在在政治上兩極分化嚴重,槍支管控上的分歧,就是這種政治極化的典型表現,支持與反對兩方隔閡深刻,彼此甚至無法傾聽對方聲音,也無法認真對待對方的意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4月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指出,自2001年以來,美國在大約80個國家以反恐名義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奪走了80多萬人的生命,其中包括33萬平民,並導致阿富汗、伊拉克、敍利亞等國數千萬人流離失所。
CGTN動畫評論就此指出,美國已經習慣站在所謂“道德的高地”上指責其他國家,特別是最近的所謂“中國的人權問題”。但美國能面對自己的人權紀錄嗎?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日發表視頻致辭再次強調,新冠疫情危機凸顯出全球範圍內的不平等。中低收入國家無法公平獲得疫苗違背道德,“正將我們的健康、經濟和社會推向險境”。
或許是在這樣一個時刻突然“良心發現”,一直攻擊他國搞“疫苗外交”的美國居然自己也要搞了:當地時間5日,美國國務院任命公共衞生專家蓋爾·史密斯為“全球新冠疫情應對及衞生安全協調員”,就新冠疫苗展開外交工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截圖
環球深觀察指出,“疫苗外交”正日益成為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一個時髦術語。美國熱衷在世界衞生領域扮演樂善好施的角色,並試圖通過“疫苗外交”重獲世界崇拜。但歸根結底,“只有美國覺得自己安全了,世界才會安全”。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衞東認為,美國推行的“疫苗外交”與其之前所謂“對外援助”一脈相承,政治目的非常明確。總的來説,美方的做法就是先把輿論造出來,先表現出美國所謂“對世界的責任感”,至於接下去能做到哪一步,就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除持續76天的離漢通道管控,按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啓鍵”。一個值得關注的數字是,2020年武漢克服疫情影響,經濟總量重回中國城市前十,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40%左右。
國際鋭評指出,一年前武漢果斷採取“封城”舉措之時,一些西方政客打着“人權”的幌子抹黑中國抗疫努力。時至今日,他們仍然在病毒溯源、疫苗問題上大搞政治化,企圖繼續往中國身上潑髒水。
事實上,武漢一年來的發展以及中國為全球抗疫付出的努力,國際社會有目共睹。西方一些政客的污衊已經徹底失去市場。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中國,將為全球抗疫與經濟復甦注入更多正能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來源: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