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火的新能源汽車,莫過於比亞迪最新推出的秦PLUS DM-I,該款車型正式上市僅僅一週,官網意向購車活動參與人數就高達136萬人,正式訂單高達5萬輛,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幾乎完美的混動技術路線、熱效率全球第一(43.04%)的驍雲插混專用發動機、以扁線電機為核心的優秀EHS電混系統,共同構成了秦PLUS DM-I的核心競爭力,讓該款車型陡然站上新能源汽車舞台,在國產車一直弱勢的背景下,看起來猶如夢幻一般。
2月份,比亞迪一份電話會議記錄流出,談到本田混動,文中説:2012年比亞迪和本田簽了專利,本田當時的方案和DM1技術差不多,本田雙電機並列,變速箱放在發動機和電機之間有個離合器,這會使成本增加,本田後來做了些改進設計,讓電機電子直接集成在發動機之上。
雪球和知乎上都有相關文章,對上述情況進行了解釋。本田一代混動根本無力和豐田混動競爭,成本也很高,後來做了改進,找到最優路線。不過比亞迪已經註冊了該路線的技術專利,並對本田提起訴訟。2012年,在廣汽調解下,比亞迪和本田達成庭外和解,給本田簽了專利授權,同意本田使用該技術路線專利。2013年,本田第二代混動IMMD終於在美國首發上市。
以上消息一經曝出,引起廣泛熱議,不少評論人發佈文章或視頻,就此事提出自己的看法。筆者看了不少文章和視頻,看完只有一個感覺,文章的字裏行間和視頻的言談語氣間充滿了“不可能”、“不相信”之類的措辭。不過,有一點卻是共識,秦PLUS DM-I和本田IMMD技術路線基本完全一樣,不少人甚至質疑比亞迪秦PLUS DM-I抄襲本田IMMD混動。
左本田,右秦PLUS
筆者看到上述文章和視頻,感覺挺悲哀。一是深切感受到中國人對本國企業技術能力的不自信,二是感覺到中國人法律意識淡薄,社會知識欠缺,很多媒體人士也不例外。事實上,從法律角度講,沒有抄襲一説,只有是否專利侵權。
比亞迪汽車靠F3熱銷起家,然而眾多媒體認為F3抄襲豐田花冠,給比亞迪冠以“山寨”之名,卻從來沒有人想過,豐田為什麼不起訴比亞迪?在此,筆者給大家普及下專利知識。
按中國法律,發明專利保護期20年,外觀專利保護期10年,日本法律對外觀專利的保護期是15年。豐田花冠,1966年下線,到1995年已經是第八代花冠(後來改為卡羅拉),而比亞迪F3則是2005年下線,無論從中、日專利法看,都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就算外形完全和花冠一樣,也合理合法,畢竟,專利過了保護期後就成為全人類共同財富,無論誰都可以合法、合理的使用,就如無數車企使用了幾十上百年的發動機,同樣是人類公共財富,根本不涉及誰抄襲誰、誰山寨誰,都是合法、合理使用。
F3抄襲豐田花冠,透露出眾多國人的無知,還把無知當有趣,用來詆譭中國企業,不能不説是一種悲哀。回到正題,聊聊秦PLUS DM-I和本田IMMD誰抄襲誰。
一套混動技術,有無數專利,最核心的是技術路線專利,然後才是發動機專利、離合器專利、電機專利、減速器專利、電池專利等等大大小小的專利。
先來討論最核心的混動技術路線專利。
上面説過,網絡無論認為秦PLUS DM-I和本田IMMD誰抄襲誰,都有一個共識,秦PLUS DM-I和本田IMMD技術路線確實完全一致。然而,大多數現在的年輕媒體人並不知道,13年前的F3DM也是同樣的技術。
從時間線來講,F3DM是2008年量產上市,並在上市前註冊專利,享有20年發明專利保護期,本田IMMD是2013年在美國首發上市,秦PLUS DM-I則是2021年上市。
邏輯已經很清晰,秦PLUS DM-I使用的是F3DM的技術路線專利,本田IMMD肯定也是,截止今天,該路線仍然在20年發明專利保護期內,本田如果沒有得到比亞迪授權,根本繞不開專利。而且比亞迪電話會議也沒有必要作假,該授權之前未公開,肯定是牽涉到雙方的保密協議,不過,保密協議也會有時間限制,現在,應該已經過了保密期。
發動機專利、離合器專利、電機專利、發電機專利、減速器專利、電池專利
阿特金森發動機已經有超過百年曆史,專利早已過期,離合器、電機、減速器莫不是如此,所有企業都可以公開使用上述早已過期的專利技術,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並申請各種小專利,以期通過局部技術優勢暫時領先競爭企業。秦PLUS DM-I就是在發動機、電機等方面做到全球領先。
寫在最後:
結果很明顯,從時間線來講,秦PLUS DM-I使用的是比亞迪13年前的混動技術路線專利,目前還在專利保護期內,其他企業未經授權使用即為侵權,而比亞迪稱向本田簽發過授權,所以兩家企業都不存在侵權,都是合法使用該技術路線專利。
而一套混動技術優秀與否並非僅僅由技術路線決定,還要看應用於該技術路線上的各種硬件,包括髮動機、離合器專利、電機、發電機、減速器、電池等等。在2008年,比亞迪在核心硬件發動機上技術確實很落後,就算技術路線再先進,F3DM也沒濺起多少水花。
不過,秦PLUS DM-I已經完全不同,全球熱效率最高的發動機、全球最先進的扁線電機、全球最安全的量產電池、先進的電混系統,加上仍然受專利保護的最佳技術路線,以及核心技術垂直整合帶來的碾壓性成本優勢,已經奠定了秦PLUS DM-I從內到外的全面核心競爭力,力壓競品已經成為必然。
在燃油車領域,中國車企確實落後,不過在純電動領域,中國車企並不落後,而在插電混動領域,比亞迪已經成為全球領導者。落後,我們不必否認,領先,我們也無需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