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拜登“勝選”,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拜登“勝選”,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高級記者丨 於瀟清

資深記者丨 劉棟

記者丨 陳沁涵

編輯丨 朱鄭勇

來源:國際湃

當地時間11月7日上午(北京時間8日凌晨),根據美國大選實時計票結果,美國多家媒體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贏得賓夕法尼亞州,所獲得的選舉人票總數已超過勝選所需的270票。當天晚些時候,拜登及其競選搭檔卡瑪拉·哈里斯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發表了勝選講話。“(人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的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拜登説。

當地時間11月7日上午(北京時間8日凌晨),根據美國大選實時計票結果,美國多家媒體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贏得賓夕法尼亞州,所獲得的選舉人票總數已超過勝選所需的270票。當天晚些時候,拜登及其競選搭檔卡瑪拉·哈里斯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發表了勝選講話。

“(人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的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拜登説。

「美國研究」拜登“勝選”,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拜登勝選演講合影

拜登在講話中指出,他贏得了美國總統選舉歷史上最多的選票:7400萬。不過就在拜登發表講話前,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也發推文稱自己贏得了7100萬“合法選票”,僅次於拜登,是“現任總統中獲得的最高選票數”。

截至本文發稿,特朗普尚未承認敗選。《紐約時報》報道稱 ,拜登勝選後,特朗普當天下午去打了一場高爾夫球。同時特朗普競選團隊發表聲明稱,拜登試圖“假扮”獲勝者,特朗普團隊將從下週一開始繼續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法律訴訟。

儘管如此,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等多國領導人已紛紛向拜登表示了祝賀。

拜登的美國大選之戰可能已經勝利,然而他前面更大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充分認識到這一挑戰的拜登在當晚的勝選演講中對特朗普的支持者喊話:“我保證會成為一個不尋求分裂,而是尋求統一的總統……對於所有投票給特朗普總統的人,我理解你們今晚的失望……現在,讓我們給彼此一個機會。”

特朗普還將在任兩個多月,如何“確保”和他和平交接權力將是拜登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此外,拜登面前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兑現他的承諾,在明年上任後控制住新冠疫情,如何在共和黨人很有可能繼續掌握參議院的情況下與其合作,同時平衡民主黨內進步主義的勢力;最重要的是,如何修復一個已經被撕裂的傷痕累累的美國?這些都等待着這位77歲的老人給出答案。

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此次美國大選“姍姍來遲”的結果?美國政府能否實現權力和平交接?拜登政府上台後將帶來怎樣的變化?

「美國研究」拜登“勝選”,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拜登支持者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多位專家處瞭解了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彙編成文,以饗讀者。

專家簡介(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東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陳琪: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達巍: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院長助理

任曉:復旦大學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宋國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韋宗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夏立平:同濟大學智庫首席專家、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

楊潔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袁徵: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外交研究室主任

拜登上台是美國的一次戰略矯正?

宋國友:這次大選其實不能幫助我們去判斷美國國內政治的走勢,這是一次被技術性因素嚴重干擾的大選,看不出是否意味着美國根本的轉向。

我不認為使得特朗普四年前贏得大選的動力衰減了,相反它其實在強化。這一次拜登“翻藍”了特朗普上次拿下的搖擺州,是非常脆弱的翻盤。這一次民主黨贏了,但是我們是否能因此認為民主黨和拜登的訴求就已經是美國的主流?從選票上微弱的差距來看,看不出美國的未來走向。

我認為,對於美國未來發展的方向而言,雖然這一次民主黨贏了,但並不是一次戰略上的矯正,可能是戰術上的一次偶然。

我更擔心的是,拜登上台後民主黨內的路線之爭。在民主黨初選中,拜登的最後出線是由於一些進步派人士的退選。從四年前的希拉里到今年的拜登,以桑德斯為代表的民主黨內進步主義始終是非常強勁的一股力量,拜登肯定要向他們妥協,現在我更擔心他可能要向哈里斯妥協,因為他已經77歲的高齡。

夏立平:拜登新政府上台後,美國對內政策的走向可能會有這樣的幾個主要特點:第一就是將把嚴控新冠疫情作為頭等大事,力爭短期內在美國控制新冠疫情;第二是推行經濟復甦計劃,對超級富豪和大公司徵税,但是對年收入低於40萬美元的人不會加税;第三是改善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家庭的教育和醫療,拜登內政施政的要點是強調投資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美國科技研發支持,加大對教育投入,促進種族和性別平等,在奧巴馬醫保基礎上改善醫保體系,改革移民制度。

袁徵:拜登不可能一夜之間廢棄所有特朗普的政策,需要一個過程,有可能還要繼承和延續一部分特朗普的政策。特朗普2016年上台後提出了“美國再次偉大”,儘管拜登沒有提出這樣的口號,但他也同樣會想要保持美國的優勢和領導地位。

面對新冠疫情,拜登的處理方式會比特朗普好一些。從民調結果來看,民眾一邊倒認為拜登更有能力防疫。民主黨向來是崇尚“大政府”,強調政府的管理、引導和調節作用。但也會面臨許多挑戰,是以恢復經濟為重還是以防疫為重,這在民主黨內部也出現了分歧。

拜登曾是奧巴馬的副手,而且同屬民主黨,當然能更好地走奧巴馬的原有路線。可以看到拜登已經組織了一批研究各類政策的班底,很多都是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官員,可見他的政策方向。但也不能説拜登上台後就會完全延續奧巴馬政策,必定會根據形勢有所調整,不可否認兩人政策會有更多相似點。

達巍:拜登面臨着兩個遺產,一個是特朗普的遺產,一個是奧巴馬的遺產。我們大概可以肯定地説,拜登不會全盤繼承奧巴馬的遺產,或者回到奧巴馬的路線。同時,完全扭轉特朗普四年的政策也是不太可能的。特朗普時代最大的遺產是重新振興民族國家在政治中的作用,不管是國際政治當中還是國內政治,強化國家的權力,弱化資本的力量,弱化全球化的力量。

拜登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全球化的那些內容,回到多邊組織和多邊框架內,減低關税等等,但另一方面他也會要求產業轉移回到美國,拜登的政策可能會在這兩個方面之間搖擺。

楊潔勉:拜登政府從某種程度上説就像是奧巴馬“第三任期”,是奧巴馬政府某種程度的延續。它會繼承對美國和對民主黨有利的政策,同時也會繼承特朗普政府取得某種效果的政策。即使特朗普下台了,美國政府可能依然會出現“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政策”。

我們要像研究特朗普的個性那樣,研究一下拜登的個性,不要以為我們對他已經比較瞭解了,他當副總統和他當總統不一樣。然後我們要了解他的第二梯隊的接班人,以及主持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財政部長,這些最第一線的重要官員,我們要做好研究。

夏立平:拜登上台之後,他對外政策會有一個重構,與特朗普政府會有相當的調整和不同,特別是因為拜登本人蔘政經驗和外交經驗都很豐富,他的團隊基本上是奧巴馬政府執政時期的外交團隊成員,基本上他的對外政策會比較按套路出牌,遵循美國傳統外交決策和國家互動的基本原則。

具體來説或會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是強調加強美國與盟友的關係,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第二是將基本繼承特朗普政府所謂“印太戰略”,但是名稱將會改變,內容將有所調整。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繼承了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第三是美國將重新參與一些國際多邊論壇。拜登上台後,肯定會重新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也會重新加入世衞組織。第四就是會加強北約組織,減輕東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擔憂。第五就是將試圖縮減美國在核武器方面的支出。

特朗普人走“茶”未必涼

陳東曉:這次大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美國選舉制度的絕佳機會。我們要看得遠一點,看得深一點。

通過觀察這次大選,至少我覺得有幾個方面是確定的。一是美國社會的極化越來越嚴重;二是美國政府是一個分裂的政府,未來四年仍然會十分分裂,甚至加劇;三是美國國民對於公權力的信任仍然在下降。保護主義情緒會繼續上升,很多方面會表現出民粹主義。

這次大選後,美國國內的四個主要矛盾依然很難解決:第一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第二是資本和勞工、勞動力保護的問題;第三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係;第四是新技術(自動化技術)的運用和勞動就業的問題。世界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或多或少的都有這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在美國社會表現特別明顯,集中在了一起。

美國新自由主義造就了美國經濟的繁榮,從表面上看,美國還在繼續的增長,但它也為美國社會的分裂和政治衰敗埋下了伏筆。從這個角度來講,今年的新冠疫情只是加劇了這些矛盾,進一步凸顯出來而已。

這次大選表象背後的實質是——上世紀里根政府上台後發起的新自由主義,經過1980年代的發展,1990年代冷戰以後裹挾着經濟全球化的力量高歌猛進,到了21世紀初達到頂峯,然後進入了衰退期,到目前甚至是瀕臨瓦解。

今年的選舉事實上是2016年的延續。拜登新政府能否在未來的4年當中推進改革,我很懷疑,我個人認為拜登可能仍然是一個過渡期的總統。

「美國研究」拜登“勝選”,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特朗普打完高爾夫球后回白宮

陳琪:特朗普在台上還能夠推進一些事情,但拜登以微弱優勢贏了特朗普這樣一個擁有強大支持的前總統,他對拜登執政的牽制和破壞性,比拜登失敗而對特朗普執政的壓力要大得多。拜登政府行政當局會不斷遭遇挑戰和威脅,他能幹的事情就會非常少了。

從目前到選舉之後的6個月之內,拜登能幹的事情也不多。明年1月20日之後拜登需要組織班底,需要協調黨內的矛盾,要安撫反對派,他要迅速扭轉特朗普的一些對外政策,這件事情不那麼容易。六個月之內我看不出會有實質性變化,但是長期趨勢上他肯定會有調整。不過今年選舉中這樣一種膠着狀態,對於拜登迅速調整政策結構會構成一種制約,尤其是特朗普在台底下會不斷去質疑拜登政府,而且他的影響和能量還是巨大的,這樣的話反而會造成美國社會更加的動盪,拜登執政和政策調整幅度就會變得極其困難。

達巍:現在看起來民主黨沒拿下參議院,眾議院的優勢也沒有擴大。這樣可能會形成一種弱勢的府會分立格局。選民的支持也沒有出現一邊倒的情況,也就是説,新政府的所謂合法性並不是特別強,這種情況下一般大家都認為政府是一個弱政府,好多改革舉措做不了。這在內政方面可能會凸顯得明顯,但在外交方面可能不會。畢竟拜登在外交層面是比較有經驗的,而且他有一套成熟的想法,並不是一個新手,總統在外交上的很多的事情並不一定受制於國會,除非是有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會受制於國會。拜登想在外交上有所作為還是很有可能的。

特朗普下台後,共和黨對他的那些支持會在一段時間內偃旗息鼓。但另一方面,他開啓的所謂“特朗普時代”,提出來的這些思潮問題,包括強化民族國家、管控邊境、反對資本隨意流動等等這些理念會長期存在,未來可能不會是特朗普本人領軍,可能會有新的人出來,但這些理念在美國未來政治中將持久地發揮作用。

宋國友:我的一個的觀察是,拜登會是一個非常弱勢的總統。他試圖去團結美國,包括特朗普的支持者。他是一個謙謙君子,但是很有可能最後團結不了。因為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可能對他的選票存在質疑,認為他當選是名不正言不順。

我不認為拜登他本人會去介入到大選中的爭議問題,但是他手下建制派在各個州里面運作選戰的官員,肯定是在戰術上、法律上做了非常好的謀劃,而這種謀劃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看來就是不公平,所以拜登他要去團結很可能會失敗。美國還會繼續分裂。

任曉:2020大選到目前為止的情況來看,特朗普的支持基礎還是相當穩固的。兩個陣營基本上平分秋色。這説明美國國內兩種力量的對立,以及由此而來的撕裂相當嚴重。接下來特朗普團隊的法律訴訟,一些地方的暴力行為都有可能發生。一個關注點是,特朗普什麼時候會認輸。

「美國研究」拜登“勝選”,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特朗普支持者

最高法院會為特朗普的大選訴訟撐腰嗎?

韋宗友:現在離明年1月20日新總統就職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這期間我們要非常注意觀察應對“特朗普風險”。特朗普還沒有認輸,他會發起法律訴訟戰,會把氣撒到民主黨人頭上。目前參議院還繼續保持共和黨多數,共和黨人很可能會發起對拜登和他兒子的調查,這個可能性不能低估。

陳琪:接下來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個是12月14日,各州要徹底確認選舉人名單。還有一個是明年1月6日,需要明確選舉人,投票把總統選出來,明年1月20日新總統就職。如果要打官司,我認為最高法院可以解決當前局面,不可能演變成曠日持久的扯皮。但不排除個別州可能會重新計票,像2000年那樣。美國的民主制度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

現在我們需要擔心的是這種制度能夠“按住”特朗普嗎?我個人認為能夠摁住。即便這次的選舉官司打到最高法,也不會使美國民主政治的根基實質性地破產,形成一種憲政危機。特朗普的“折騰”是符合美國的規定程序的,只是他缺乏君子風範,他見諸行動的東西還是寄希望在現有制度框架來解決問題的。

達巍:按照美國1887年《選舉人團法》規定,關於選舉人團投票的爭議要在投票前一星期也就是説12月8日之前結束,爭議是指各州到底認不認這個選票結果,到底要投給誰。在這之前,關於普選票要不要重新計票,各州都有自己的規定,大概在11月20日到30日之間,各州就要解決普選票的爭議,這主要是根據各州法律的規定。

綜合看來,本月之內最需要關注的是月內要不要重新計票,而12月14日前,需要關注的是各州的選舉人團能否順利組成。如果12月14日由於各方爭議沒有出結果,那就會出現很麻煩的情況,就得交給國會眾議院投票,具體時間就不清楚。而如果出現眾議院投票的情況的話,特朗普被選上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如果有一方上訴到最高法院,按規定12月8日之前,最高法院就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結果。2000年最高法院(關於小布什和戈爾計票爭議)的判決對今天的意義在於,選舉在美國是地方事務,它不是聯邦層面的事情,也就是説由地方決定是否重新計票,一般來説最高法會傾向於這樣的結果。

現在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佔多數,如果你從保守派的角度觀點來看,就應該把這件事保留給州和地方,而不是上升到聯邦。因為保守派是反對聯邦擴權的,保守派是支持地方和州的權力的。如果忠於保守派的理念,(最高法院)其實不應該支持各地重新計票。所以現在判斷保守派(大法官)會站在特朗普一邊,這個假設不成立。

(本文部分內容為專家在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主辦的“美國大選與中美關係”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818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研究」拜登“勝選”,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