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編(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文章字數:約1800
閲讀時長:約5分鐘
於孩子處在成長階段,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識還沒完全的發展,因此比起成年人來説,孩子更容易產生恐懼的心理。
當孩子在面對恐懼這一情緒時,有些家長會鼓勵孩子嘗試,有些家長試圖安撫孩子的情緒。但這兩種方法都不太正確,不僅無法消除孩子的恐懼,反而還有可能加深孩子的恐懼。
前天路過小區裏的遊樂場,我看到一個孩子坐在滑滑梯上不敢滑下來,一旁的家長使勁的鼓勵孩子:“這根本沒什麼好怕的,快下來。”“滑滑梯很好玩的,你試一試就知道了。”而孩子面對這些鼓勵,卻無動於衷,還是緊緊抱着欄杆,不敢做出嘗試。
恐懼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要讓孩子克服恐懼,家長們還是需要科學的運用方法。
首先,我們需要避開一些錯誤的方法,防止錯誤的引導方式將孩子拉進恐懼的泥沼裏。
一、當孩子恐懼時,家長常常採取錯誤的方法
1. 一味的講道理
父母與孩子的思維模式不同,父母認為消除孩子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孩子明白恐懼本身的來源。但在恐懼狀態當中的孩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緒當中,並不能冷靜地聆聽父母的分析,因此一味的講道理對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
2. 放任孩子
孩子在面對恐懼時,第一反應就是尋找庇護自己的港灣。
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通常都會選擇和父母傾訴。但部分父母認為,孩子恐懼的出處十分幼稚,比如説:世界上沒有鬼,但孩子怕鬼。因此他們對孩子的恐懼置之不理,放任孩子自由發展。
3. 過度保護孩子
部分家長過於溺愛孩子,當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恐懼心理時。家長們就會竭盡全力地避免孩子產生恐懼,比如説,孩子怕黑不敢睡覺,家長們就會為孩子開一整晚的燈陪着孩子睡。
這種保護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緩解孩子的恐懼,但卻是治標不治本,無法起到實質上的作用。
二、家長應對不當,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 孩子更害怕
孩子們無法理解家長們所講的道理,在他們的潛意識裏,任何事情都能解決的父母也沒有辦法解決自己的恐懼,那麼孩子就會變得更害怕。
恐懼長時間得不到消除,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害怕黑暗的孩子也許終其一生都沒辦法獨自處在黑暗之中。
2. 不利於人格發展
家長們放任孩子處於恐懼之中,孩子會產生父母不愛自己的念頭。一個無法從家庭中獲得安全感的孩子,會堆積自己的情緒,產生自卑的心理。
這樣的孩子恐懼社交,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自己不如別人,別人也看不上自己。
3. 過於依賴父母
被過度保護的孩子,沒有自己面對恐懼的勇氣,他們做什麼事情都要依賴父母。小到穿衣洗漱,大到為自己選擇一所學校或一份職業。
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會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花在父母的身上,即使父母給他們一些探索自我,探尋世界的機會,他們也不願意邁出一步。
三、家長怎麼做,才能有效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1. 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恐懼是人類共有的情感之一。恐懼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對恐懼存在誤解。家長要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第一步就是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產生恐懼是正常的,爸爸媽媽也會有害怕的時候,但是最後還是可以克服這些東西。
在説話的同時,我們可以輕撫孩子的背或給孩子一個温暖的擁抱,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2. 尋找恐懼的根源
孩子的恐懼一般都是出於自我保護機制。那麼我們不妨找到孩子恐懼的根源,從源頭解決問題。
我的孩子小時候很害怕狗,因為爺爺奶奶總是嚇唬她説:不好好吃飯,狗狗就會咬你;不認真寫作業,狗狗就會咬你。
為了避免孩子的恐懼進一步加深,我和長輩商量着不要再給孩子灌輸狗咬人的概念了。
除此之外,我還經常帶女兒去看鄰居家的狗狗,鼓勵她摸摸狗,並告訴她,並不是所有的狗狗都會咬人的。
當你對狗狗很友好時,他們也會對你很友好。伴隨着我的正面引導,女兒就慢慢解除了警備,最近甚至可以和狗狗一起玩球了。
3. 消除孩子的依賴心理
家長們過度溺愛孩子,為孩子事事包辦也是孩子容易產生恐懼的原因之一。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後,會逃避困難,將難題丟給父母,因此他們無法對困難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父母要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就應該鼓勵孩子勇敢地去面對困難,給孩子留出一些成長空間和鍛鍊自我的機會。
結語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需要循序漸進,教育是漫長的過程,也是家長和孩子一同成長的過程。你又是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恐懼的呢?在評論區和家長們一起討論交流一下吧~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裏是小編,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