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吃貨新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淮海戰役形勢圖
1948年11月7日,國共之間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淮海戰役爆發。開戰僅僅半個月,國民黨軍敗報頻傳,第3綏靖區2個軍起義;黃百韜第7兵團5個軍被圍殲;黃維第12兵團4個軍被圍;徐州城內外的14個軍被40餘萬華東野戰軍死死鉗制,已經動彈不得。此時南京國防部與徐州“剿總”能夠指望的,就只剩下南下蚌埠指揮所附近的李延年第6兵團和劉汝明第8兵團了。
從編制和兵力上看,這兩個兵團共下轄6個軍十餘萬人,還是能夠有一番作為的。可惜,這兩支部隊接到北上增援的命令後,始終動作遲緩,走走停停,在解放軍部隊的阻擊下,每日進展多則十里、少則二三里,有時甚至連續幾天未前進一步,直至淮海戰役最後結束,這兩個兵團也未對全軍造成什麼實際影響。
▲劉汝明部是第29軍餘脈
劉汝明兵團實力有限,又屢遭打擊
這兩個兵團中,劉汝明兵團進展遲緩並不令人吃驚,其從解放戰爭開始,就一貫消極避戰、保存實力。該部原為駐防豫東、魯西的第4綏靖區部隊,下轄第55軍和第68軍兩個軍,都是來自老西北軍的雜牌部隊,其中第68軍是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宋哲元第29軍餘脈;第55軍則是原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的舊部。
該部按編制原有2個軍6個師,也一貫注意保存實力,但依然多次受到解放軍的沉重打擊。其中,第68軍的119師早在1946年10月甄南戰役中就被殲滅過一次;第55軍軍部及所屬第29、74兩個師(當時為整編旅)則在魯西南戰役中全軍覆滅,後來又得以重件。連番打擊之後,劉汝明部名為兵團,實際上已不足4個師,裝備差、士氣低落,根本難堪大用。
▲中間戎裝者為李延年
李延年兵團已經是空架子,部隊多是“二茬貨”
與劉汝明兵團不同,李延年兵團下轄的第39、54、96、99軍都是中央軍嫡系部隊,李延年本人也是黃埔出身的天子門生,按理説作戰積極性應該很高,不應該與劉汝明一般不堪啊!但實際上,李延年兵團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其下屬的4個軍中,第96、99軍都是被殲滅後重新組建的,其中第96軍是在1948年4月濰縣戰役中覆滅的,此時剛剛組建完成,連兵員、裝備都還沒有配齊。
第39軍雖然已經中央軍化,但其前身是被吞併的黔軍第103師,系剛剛擴編而成, 下屬各師中除103師戰鬥力較強外,其餘都是新兵部隊。整個兵團唯有第54軍能夠倚仗,該軍系老資格的中央軍嫡系部隊,全美械裝備,可惜其剛剛參加遼瀋戰役,在戰況慘烈的塔山陣地從頭打到尾,付出了慘重傷亡,下屬3個師中:第8師傷亡5千餘,已經打殘了;暫編57師被擊潰,已喪失戰鬥力;唯有第198師還算完整,也缺員嚴重。
▲裝備低劣的國民黨部隊
各部隊消極避戰,戰鬥力再打折扣
在北上增援的過程中,奇怪的一幕出現了。雜牌出身的劉汝明兵團始終盯着李延年兵團的動向,你向前我就向前,你後退一步我就後退兩步。李延年兵團各部則把目光集中在傷兵滿營的第54軍身上,第54軍軍長闕漢騫只好強打精神,留下暫57師在後方整補,集中第198師和第8師剩餘部隊,向北渡過淮海、攻擊前進。
但第54軍的攻擊陣型非常有意思,是所謂的“尖端指向敵人的寶塔式進攻部署”,以第198師所屬3個團為例,1個團由軍部直接掌握、1個團留作預備隊,實際在一線作戰的僅1個團,可即便這個攻擊團,也往往如法炮製,留下部分營、連當預備隊,七折八扣之下,本就不滿員的第54軍實際上根本派不出多少戰鬥兵,攻擊速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54軍在塔山前線傷亡慘重
戰力最強的第54軍尚且表現如此,其他部隊自然也沒有多少作戰積極性了。在第54軍左翼的第99軍和右翼的劉汝明兵團甚至相互指責,認為對方有意拖延,導致自己過於突出,很可能遭遇危險,最後雙雙停止了攻擊行動。等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雙雙覆滅的消息傳來,兩兵團才開始積極起來,不過不是向前進攻,而是緊急撤退到淮河以南,脱離了戰場。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