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均:只要羣眾需要就向前衝
10月1日,張平均(右一)正在趙北口鎮南街村旅遊碼頭值勤,給每個遊客量體温、查看健康碼、登記個人信息。 河北日報記者 原付川攝
戰疫感言
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學成文武藝,建功新時代。退役軍人也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哪裏最危險我們就奔赴哪裏,哪裏有需要我們就出現在哪裏。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投入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
——張平均
□河北日報記者 原付川
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安新縣趙北口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張平均,迎來作為一名基層幹部的“光榮時刻”: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張平均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手捧紅彤彤的證書,張平均激動地説:“新的榮譽是我繼續前行的巨大動力,我將永遠做人民子弟兵。防控疫情,我時刻準備着!”
“常態化疫情防控一點兒也不能放鬆,要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10月1日,記者見到張平均時,他正在趙北口鎮南街村旅遊碼頭值勤,給每個遊客量體温、查看健康碼、登記個人信息。
服務隔離對象搶着上,疫情防控有擔當
3年多前,得知雄安新區設立這一消息後,在海軍服役的張平均選擇從部隊退役,轉業後加入公務員隊伍,回到家鄉參與新區建設。
“讓我上,我是人民子弟兵。”今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42歲的張平均通過“競爭”成為趙北口鎮疫情防控辦主任。
趙北口鎮地處雄縣、安新縣、容城縣三縣交界處,轄區13個村都是澱中、澱邊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裏的防控形勢更為要緊。
“通往鎮裏的每個路口,都要有專人把守。”上任伊始,張平均就立即進入戰時狀態,始終堅持一線靠前指揮,組織全鎮幹部羣眾做好從設立關卡到環境消殺等疫情防控工作,為白洋淀澱區百姓築起一道堅固防線。
“寧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萬一,把村莊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張平均説,全鎮推行“網格化”疫情防控,短時間內建立了覆蓋所有重點部位的緊密防護網絡,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年初疫情防控期間,儘管家就在縣城,但張平均連續3個多月沒有回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平均的帶領下,趙北口鎮防控辦打了一場漂亮仗。然而,他們還沒來得及享受戰鬥成果,新一輪疫情襲來。
今年6月,北京市連續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病例均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因為地域和歷史傳統因素,雄安三縣特別是安新縣趙北口鎮、端村鎮等有不少羣眾在京從事水產生意。
對這次輸入型疫情,做好工作的關鍵是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傳染鏈條。
張平均組織各村幹部進行逐户排查,確保每個在京從事水產生意的家庭登記在冊,各村每天及時報送信息。經調查,趙北口鎮有1200多人在京從事水產生意。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出現疫情後,有200多人從北京回到趙北口鎮。
按照要求,這些從京返鄉羣眾需及時轉移到縣裏隔離點。“轉移隔離對象,請讓我上!”關鍵時刻,張平均又一次衝在了最前線。
由於每輛救護車每次只能運送一人,每個家庭、每名羣眾思想工作都得做到位,張平均需要做到科學協調、時間精準到分,確保轉移運送不耽誤每一秒。連續三天三夜,張平均沒有合過一次眼,圓滿完成了此次羣眾轉運任務。
“都説關鍵時刻看擔當,我是老黨員、軍轉幹部、人民子弟兵,就應該衝上去!”張平均作出擲地有聲的承諾。
時刻裝着羣眾,只要羣眾需要就向前衝
“他是朋友圈裏出了名的熱心腸,講義氣重感情,甭管誰家遇到困難,只要一句話,他都會盡全力去幫。”儘管到趙北口鎮工作時間不長,但在親朋好友和同事眼裏,他是個很有愛心、特別細心的人。
“老張,大過節的也不歇歇呀!”10月1日10時許,記者跟隨張平均從趙北口鎮防控辦到鎮衞生院,一路上都有羣眾和他熱情地打招呼。
與鎮衞生院副院長楊光對接交流,是張平均每天的例行工作。原來,鎮裏現在還有6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尚處於3個月內的居家觀察期。
“老張現在是疫情防控方面的專家,防疫消毒殺菌啥都會幹。”對於老搭檔張平均,楊光讚不絕口。
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後,出院患者的健康情況成了張平均的工作重點。張平均隨身帶着一個公文包,包裏裝着各種表格。
抽出一張出院患者複查檢測提示表,記者看到表上詳細寫有患者的個人信息、每日體温、每個階段的身體狀況。
張平均説,按照規定,出院患者到家後需要居家觀察,每日測體温2次,單獨居住,生活用品定期消毒,每半月做一次核酸檢測,每月複查一次CT。
目前,鎮裏已對出院患者嚴格落實了健康管理、跟蹤隨訪、心理疏導、核酸檢測、廢棄物處置和“三包一”,確定由各相關村、鎮衞生院牽頭,如發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及時報告,立即安排轉診。
雄安新區首例達到出院標準的新冠肺炎患者、6歲的小何,是趙北口鎮人。“小孩子患者,午夜容易出現發燒等症狀,提醒家長加強監測吧。”楊光説,小何剛到家居住的前幾天,張平均每天晚上都不厭其煩地囑咐他。有一次凌晨1點多,楊光有事沒能及時回覆微信,就接到了張平均的電話。
“有事找老張。”這是很多鄉親總結出的經驗。
在張平均辦公室,記者看到一封手寫的長達5頁的感謝信。“都説有事找老張,我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打了個電話,沒想到真幫了我們大忙。”東街村村民徐立春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原來,徐立春夫妻長年在北京打工,孩子小杰在任丘市上學。今年中考前,學校統一辦理“居住登記憑證”時,由於小杰户口不在本地需要提供居住證,徐立春夫妻受疫情影響又被困在北京,急得團團轉。
張平均接到電話後,第一時間向學校諮詢要求,向派出所諮詢政策。幾番溝通、多方協調,張平均很快幫小杰辦理了“居住登記憑證”,並送到學校。
“時刻裝着羣眾,只要羣眾需要就向前衝。”張平均説。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