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在廣西容縣城東繡江北岸一座石台上,靜靜地聳立着一座有430多年曆史的建築,它就是可以與岳陽樓、黃鶴樓、騰王閣並稱古代“江南四大名樓”的真武閣。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真武閣是430多年前一位無名工匠建造的一棟技藝高超的純木結構建築,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它的驚世駭俗不亞於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和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

真武閣建造的初衷,是因為容縣非常乾燥,一不小心就會引起火災。根據迷信的説法,人們想到了要建一座祭祀北方水神的天帝玄武的廟宇,也就是真武閣。當年建造真武閣的工匠不會知道真武閣會如此驚世駭俗,他們只是默默地勞作着,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靈巧的雙手,不經意間就創造出另一個世界奇蹟。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據工作人員介紹,真武閣建於明朝的萬曆元年,也就是公元1573年,距今已有447年曆史,依舊保持原貌,巍然矗立,氣勢雄壯。而且相比江南四大名傑的另外三座名樓,雖然名氣上要低調得多,但卻是唯一沒有重修過的建築,歷史上經歷了五次颱風、四次地震,皆安然無恙,極為神奇。真武閣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也是周圍區域觀賞的對象。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真武閣為木質結構的三層樓閣,閣樓周圍還有廊舍、垣牆、鍾磐、鼎爐等附屬建築和設施,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幾度興廢,現在僅存中間的真武閣仍巍然屹立,保存至今。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為何真武閣如此穩固呢?古建築專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了真武閣有幾大特點:其一是修建真武閣用的是格木。據資料記載,格木也叫“鐵木”,主要分佈在我國兩廣地區,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耐腐蝕,不收縮。專家們對真武閣的木材數量做了詳細統計,它一共用了3000多根大小不一的格木,因此歷經百年風雨和地震也依然不朽不損,完好如初。

其二是結構合理。真武閣共三層,高約13.3米,寬約13.8米,整個真武閣共有二十根筆直挺立的巨柱,其中八根從一樓直通頂樓,是三層樓閣全部荷載的支柱。柱之間用梁枋相互連接,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託四根稜木,有力地把樓閣托住。整個建築沒有使用一根鐵釘,完全是按照榫卯結構搭建的,就如同小孩堆積木一樣。另外,在有些榫卯結構處還有明顯的縫隙,有的甚至比兩根手指都要寬,因此一開始還有人懷疑是榫卯要脱落了,但後來經過研究發現這是工匠有意而為之的技巧,也正是因為有這些縫隙的存在,才使得榫卯有活動的空間,有颱風時便可“隨風而動”。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其三也就是真武閣更“厲害”的奧秘“懸空柱”。懸空柱在真武閣的二樓,一共有四根,每根柱子都有一人懷抱之粗,數千斤之重。其實,很多人蔘觀真武閣時都沒注意到這四根柱子是懸空的,它們距離樓面有2釐米左右的縫隙,這有什麼科學原理呢?如果説真武閣最富智慧和科學的結構是什麼,那答案一定是懸空柱,因為它雖然是柱子,但並不起柱子的支撐作用,而是起平衡作用,就如同巨大的秤砣,拉扯着閣頂的結構,保持着整個建築穩定和平衡,讓閣頂在台風中安穩如山。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我國近代著名的建築大師梁思成在1962年1月,曾走訪真武閣,7月在《建築學報》上發表專題為《廣西容縣真武閣的“槓桿結構”》論文説:“容縣真武閣的槓桿結構在建築史上是一個罕見的例子。”這其實就是''槓桿原理''所造成的懸柱奇觀,就是將從底層通到二層的八根通柱,變成二、三層的支點,在通柱上分上下兩層橫貫七十二根(每柱九根,共七十二根)挑枋,這些挑枋象天平上的橫杆一樣,外面長的一端挑起寬闊的瓦檐,裏面短的一端跳起二層的內柱,使它頭頂千斤,腳不落地。這種方法在我國的古代建築中並不少見,而真武閣卻是用得最巧妙奇絕的。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真武閣因為它獨處西南,遠離文化中心,在流傳下來的書中很少有吟唱,所以一直默默無聞,當時設計的工匠更沒有名字記載。相比江南四大名樓的其它三座名樓,真武閣真的很低調,歷史上也比較少文人墨客來歌頌,直到梁思成詳細考察真武閣並發表研究論文後,真武閣傑出的建築藝術才被公之於世。引得無數專家、學者、遊客紛紛慕名前來研究、參觀真武閣。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1996年7月9日,為了展現中國古代建築的風采,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經略台真武閣》特種郵票。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此外,還有研究者指出,真武閣是五行學説的產物,造真武閣的設計師精通道家哲學,把它轉化進建築力學、抗震學、美學、結構力學,融進動荷載、靜荷載、風荷載、應力、剪力……之中,使它特別而絕妙。真是太神奇、太了不起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古建築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風雨無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