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博物館”裏修隧洞 解滇中萬物之渴
滇中引水工程是中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水資源配置工程,2019年11月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以專業優勢中標玉溪段施工1標2標項目。項目代表性工程小撲隧洞,全長32100.601m,隧洞內地質構造、巖性及水文複雜,是一座典型的“地質博物館”,而近千名建設者用“紅旗渠”精神和自動化、智能化手段,克服種種困難,修建着這座橫跨兩區四鎮十六村的代表性工程。
小撲隧洞1#支洞,隧洞與昆明繞城高速——犁山隧道交叉洞段130~145m,且支洞400處有一處暗河,高於隧洞地板僅45m,暗河全長20km,且隧洞內有毒有害氣體嚴重超標,項目必須加強通風量,必須經檢測合格後方可進入隧洞施工,同時建設者們必須時刻緊盯圍巖監測,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小撲隧洞2#支洞,是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建設難度最大的控制性節點工程之一,隨着開挖的不斷深入,隧洞湧砂湧水也隨之出現,劇烈沙化的白雲岩、最高每日1.8萬方的湧水量,建設者們就像是在泥沙裏面修隧洞,異常艱難的複雜地質讓大家舉步維艱,小心翼翼的向前開挖。
“地質博物館”裏修隧洞 解滇中萬物之渴
“地質博物館”裏修隧洞 解滇中萬物之渴
“在2#支洞幹活的人,要有八個眼睛,因為隨時都會發生湧砂或者湧水現象”一位工人對我們説道。
小撲隧洞3#支洞地處無人區,隧洞進口位於半山腰處,沒有電沒有水,各類機械設備無法進入現場進行施工。為此建設者們利用BIM技術進行演練,將隧洞進口挪至山腳處,如此一來方便許多,而3#支洞也成為滇中引水工程全線唯一一個變更成功的隧洞。
小撲隧洞4#、6#支洞,為大坡度有軌斜井支洞,綜合坡度為37.94%、39.52%,斜井支洞施工運輸通道坡度陡、空間窄,各類材料設備難以運輸,加之受重力影響,施工難度不斷增強,成為工程施工又一個攔路虎。儘管如此,建設者們還是不留餘力,創造了單日5.3米,單月127.6米,有軌運輸施工實現計劃進度的123%,施工進度連破紀錄。
小撲隧洞8#支洞是項目圍巖最好的隧洞,為Ⅲ類圍巖,故而也是項目光面爆破的典型案例,項目技術人員在圍巖地質、爆破設計、裝藥結構、參數調整等多個關鍵環節上進行改良,研究合理的鑽孔深度、布孔密度、周邊眼裝藥方法和技巧、起爆時差設定等施工技術控制要點。而通過良好的光面爆破控制,取得明顯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同時極大降低了拱頂掉石的安全隱患,避免了隧洞二次補炮導致的進度緩慢。
一座座隧洞,一塊塊石頭,建設者們翻山越嶺、勇挑重擔,從無人問津的山林裏開闢出便道。然而,地質博物館並非虛名,建設者們要攻克斷層、湧水湧沙、大變形、岩溶、地下水、有毒有害氣體等一連串的不良地質地形,要在這裏生命的通道,既需要“紅旗渠”的精神,也需要科學的規劃,和自動化、智能化等諸多手段。
根據規劃,滇中引水工程受益國土面積3.69萬平方公里,惠及人口1112萬。工程建成後,將從水量相對充沛的金沙江干流引水至滇中地區,緩解滇中地區城鎮生產生活用水矛盾,改善區內河道和湖泊生態及水環境狀況,將有力促進雲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雲南網記者 劉暢 通訊員 袁海濤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楊倩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