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阿富汗坎大哈,當地婦女和兒童在世界糧食計劃署設立的診所等候。(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當地時間1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5票一致通過關於阿富汗人道問題的第2615號決議。該決議就近期國際人道援助機構對於能否在阿富汗繼續開展人道援助的疑問作出澄清,明確對阿富汗開展人道援助和其他支持基本人道需求的活動不違反安理會制裁決議,所有相關金融活動、提供物資或服務可以正常開展。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表示,中方支持聯合國發揮更大協調作用,呼籲所有國際夥伴加大對阿援助力度,並解除對阿制裁。
在寒冷冬季到來之際,安理會以一致贊成的結果通過相關決議,展現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阿富汗人道主義危機的決心。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格里菲思表示,目前大約160個國家和國際人道主義組織正在阿富汗提供重要的糧食和健康援助,以及對教育、水和衞生設施、農業的支持。當前迫切需要加強這些工作。對大部分阿富汗人來説,來自國際社會和國際人道主義組織的援助,是他們維持基本生計、健康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柱。
今年8月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後,一些被列入聯合國安理會第1988號決議制裁名單的人員成為阿富汗臨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在這種情況下,人道主義組織與這些部門的相關業務往來是否符合有關制裁機制,面臨重大不確定性,人道組織在阿富汗開展工作將面臨困難,也將數千萬阿富汗人推向了更加危險的境地。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此前就警告稱,阿富汗當前已有98%的人口食不果腹,超過一半的人口面臨“危險級別”的飢餓問題。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言人湯姆森·菲裏稱,阿富汗正面臨“雪崩般的飢餓和貧困”。從這個角度來説,第2615號決議獲得通過為亟需獲得國際援助的阿富汗民眾掃清了最主要的法律和政治風險。
但這樣一份關乎人命重要決議的通過,卻因為美國“搞小動作”而歷經坎坷。在美國提出的草案最初版本中,人道主義援助被設置了諸多前提條件。比如,提出要設定時限,規定援助範圍,還制定了繁瑣的報告機制,這顯然偏離了人道主義援助的初衷。法新社援引一名匿名外交官的話稱,雖然草案提供了豁免機制,但根據2015年安理會通過的第2255號決議,塔利班並不在“可豁免”名單上。這意味着,即使草案獲得通過,任何與制裁名單上的塔利班人士有金融等交易往來的人道組織仍將面臨違反相關制裁的困境。在塔利班事實上已經控制阿富汗的情況下,這種所謂“豁免機制”很可能根本無法發揮任何作用。這也凸顯了美國將“豁免機制”政治化和武器化,以脅迫受援國的險惡用心。張軍12月21日就強調,“人道主義援助和拯救生命的援助應該能夠不受阻礙地送到阿富汗人民手中。人為設定的條件或限制是不可接受的。”
這也不是美國所謂的“豁免機制”第一次引發國際社會不滿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包括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聯合會在內的國際組織和人權組織,都曾多次呼籲美國等國解除針對伊朗、委內瑞拉等國的單邊制裁措施,以便這些國家獲得應對疫情急需的藥品、醫療物資和設備,但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對這樣的呼籲置若罔聞,反而還打着“保護人權”的旗號進一步對這些國家實施極限施壓制裁措施。而事實上,正是這些所謂的以“保護人權”為名義所實施的制裁,剝奪了包括健康權、生命權在內的基本人權。
阿富汗人道危機背後是更嚴重的經濟危機,在這一點上,美國更是難辭其咎。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非但沒有令阿富汗實現穩定和長治久安,反而將國家打得千瘡百孔。今年8月美國倉惶撤軍之後,旋即對阿富汗塔利班實施單方面制裁,並凍結阿富汗中央銀行90多億美元海外資產,導致支撐前政府的數十億美元援助在一夜間消失,令阿富汗金融和銀行支付系統承受重壓,出現嚴峻的流動性危機和通脹危機。《紐約時報》駐喀布爾記者克里斯蒂娜·戈德鮑姆在接受該報新聞播客《每日新聞》採訪時就表示,美國試圖以經濟制裁打擊塔利班,但“受制裁損害深重的是阿富汗民眾”。
人道援助本就不應該附加任何條件,不應該被政治化。美國若是真關心阿富汗等國民眾的人權,就應該拿出真正的誠意,推進阿富汗經濟社會恢復和重建,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總惦記着地緣政治利益,在聯合國決議裏“夾帶私貨”。(聶舒翼)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