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喜馬拉雅紀行丨向雲端,扎西次仁和他的揹包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拉薩7月7日電(記者劉文博 李華 陳尚才)扎西次仁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的一名護邊員。他的家在喜馬拉雅山脈腳下,海拔4000餘米,氣候濕冷、雨雪不斷。天剛矇矇亮,扎西次仁就起牀準備一天所需的物資。“主食要多帶一些,十幾公里的山路很耗費體力,路上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情況。”説着,他把家裏自制的麪餅和裝着熱炒蓮花白的保温桶放進揹包。

  今年36歲的扎西次仁,已經度過了1000多個這樣的清晨。

  9點半,扎西次仁收拾好行裝,準時出發。路途陡峭泥濘,記者氣喘吁吁、邊走邊停,扎西次仁已經先到達了山頂。他眼神堅定地望向遠方,雖無隻言片語,卻彷彿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嘿,加把勁兒!這才剛剛開始!”

  隨着海拔不斷升高,缺氧的感受愈發強烈。密林中,野生動物的身影不時閃現。堅冰遍佈的路段,我們滑倒、爬起,再滑倒、再爬起…… 

  13點20分,扎西次仁揹包裏的熱炒蓮花白已成一道涼菜。啃着風乾牛肉,嚼着已經僵硬的麪餅,這樣的午餐,似乎別有一番滋味。

  巡邊路上,除去身體勞累,精神上的孤獨讓人更加感到“時間的凝固”。通常,扎西次仁會和其他隊員一起外出巡邊,如遇特殊情況只有他一人時,揹包裏的老款手機會陪他“一起唱歌”。音樂響起,扎西次仁也跟着哼起來。“手機裏的歌就幾首,都是我喜歡的,不過我唱歌跑調。”他害羞地説。

  休息的時候,扎西次仁席地而坐,從揹包裏掏出小本子,上面記錄着近些天的巡邊情況。“把重要的事情記在這上面,看起來一目瞭然。”他説。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多年如一日堅守在巡邊一線時,他説:“這是我的祖國,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牽掛,這是我的責任和使命,是我一生的責任和使命。”

  扎西次仁在填寫工作日誌(6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19點10分,一天的巡邊工作結束,扎西次仁回到家。

  整理物品時,扎西次仁説希望以後揹包可以輕一點。剛説罷,他又改口,“還是重一點吧,多帶一些東西有備無患。”

  “到底是輕一點還是重一點?”記者問。

  “嗯……還是重一點吧!”他回答道。

  夜色已深,雲霧漸起。明日清晨,扎西次仁又將和他的揹包一起,向雲端、向高處,邁出一步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