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約翰內斯堡12月9日電 (記者王磊)12月8日,中國駐南非大使館與南非競技場媒體集團聯合舉辦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成果解讀高端對話會。陳曉東大使線上出席並作主旨發言,南非702電台“名嘴”麥凱瑟現場主持對話會,南非《商報》主編姆年達、南非約堡大學非中研究中心主任孟大為、《商報》資深政治評論員姆考凱利、南非全國學生大會副主席馬蒂瓦內、中國外交部中非合作論壇事務大使周欲曉等嘉賓線上線下出席併發言。
中國駐南非大使館聯合南非競技場媒體集團舉辦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成果解讀高端對話會。中國駐南非大使館供圖
陳曉東首先介紹了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的基本情況、重大意義和重要成果,高度評價中非開啓外交關係65年來取得豐碩成果,總結了“真誠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主持公道、捍衞正義,順應時勢、開放包容”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提出了堅持團結抗疫、深化務實合作、推進綠色發展和維護公平正義等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四點主張,宣佈了一系列對非合作新的重大舉措,倡議實施衞生健康、減貧惠農、貿易促進、投資驅動、數字創新、綠色發展、能力建設、人文交流和和平安全“九項工程”。本屆論壇會議還審議通過了《達喀爾宣言》《達喀爾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四份成果文件,充分彰顯了中非雙方新時代共謀發展、共迎挑戰、共享機遇的堅定決心,展現出中非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陳曉東指出,本屆會議的重大舉措和豐碩成果體現了中非合作的戰略性、系統性、延續性和針對性,為中非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向世界傳遞了中非攜手構建新時代命運共同體的四大積極信號,一是堅持守望相助,共築健康防線;二是堅持互利共贏,共促經濟復甦;三是堅持綠色轉型,共謀可持續發展;四是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公平正義。
陳曉東強調,個別國家大搞 “偽多邊主義”,四處拼湊小圈子和集團政治,以“民主領袖”自居召集所謂“民主峯會”,還不遺餘力鼓吹“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這實質是以民主、人權為藉口肆意干涉別國內政,渲染意識形態對立,將體育政治化,破壞國際合作和諧氛圍,此舉必將遭到包括非洲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共同反對。
陳曉東最後表示,中非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中非合作好不好,中非人民最有發言權。中國始終是非洲最真誠、最可靠、最長期的合作伙伴,凡是承諾非洲兄弟的事,我們定會盡心盡力辦好。南非是中非合作論壇前任共同主席國和有影響力的非洲大國,為論壇機制建設、深化中非務實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中方願與包括南方在內的非洲國家一道,開啓中非合作論壇下一個“黃金二十年”,攜手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國駐南非大使館聯合南非競技場媒體集團舉辦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成果解讀高端對話會。中國駐南非大使館供圖
與會嘉賓認為會議達成的一系列共識為中非友好開闢了新前景,為共同發展創造新機遇,給中非人民帶來新福祉。非洲要充分把握中國提供的發展機遇,加強自身發展戰略和倡議同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倡議等對接,加快促進中非友好和共同繁榮發展。
中國外交部中非合作論壇事務大使周欲曉。中國駐南非大使館供圖
中國外交部中非合作論壇事務大使周欲曉表示,缺乏基礎設施、資金以及合格的技術工人是非洲發展遇到的瓶頸。中國一是幫助非洲建設基礎設施,二是力所能及提供資金,三是幫助非洲加強能力建設。過去20年裏,中非貿易增加了20倍,中國對非投資增加了100倍。中國相信非洲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和光明前景的大陸,中國政府正在鼓勵中國企業對非進行更多投資。
南非約堡大學非中研究中心主任孟大為。中國駐南非大使館供圖
南非約堡大學非中研究中心主任孟大為表示,中國和非洲擁有共同的反帝反殖民歷史和立場。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非關係逐漸實現從意識形態向務實合作轉變,中國一直在非洲的民族獨立和國家發展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證明,非洲的發展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支持,但與其他的外部戰略伙伴相比,中國確實發揮了更為關鍵的作用。當世界將非洲視為黑暗和絕望的大陸時,是中國向非洲伸出了橄欖枝。從馬拉維到安哥拉,再到剛果(金),中國投資興建的基礎設施隨處可見,彰顯着中國超強的基建能力。
南非全國學生大會副主席馬蒂瓦內。中國駐南非大使館供圖
南非全國學生大會副主席馬蒂瓦內表示,中國市場廣闊且不斷髮展,當前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已正式啓動,非洲應當把握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向中國出口更多產品,令非洲和南非受益。
南非政府、政黨、高校、智庫、媒體等各界代表,駐南中資機構、留學生代表及駐南使館外交官等近500人線上參會。對話會通過多個平台同步視頻直播,觀看量近10萬。
競技場集團系非洲最大、南非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集團之一。南非國家廣播電視台(SABC)、非洲通訊社、《商報》、《星報》、《比陀新聞報》、《水星報》、《公民報》等南非主流媒體,以及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人民網、中新社、《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中國與非洲》等20餘家媒體記者與會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