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砍價”背後是一本民生大賬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綜合

長江日報評論員秦孟婷

近日,2021年國家醫保談判正式拉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一款售價高達120萬元一針的“天價藥”也在其中。這款6月初剛剛獲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曾因藥效奇佳,被人稱為“救命神藥”,一度在網上走紅。因此這次的“砍價”備受關注。

醫療服務價格長期以來是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自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以來,每年一次的國家醫保談判已經常態化,成為解決“看病貴”問題的方式之一。其基本邏輯就是以“超級買方”的姿態,與藥企代表以量換價,減輕患者負擔,讓其吃上質優價廉的好藥。

“砍價”的背後是一本民生大賬。每一粒藥的背後都是人的福祉甚至生死,也要面臨公平與效率、民生普惠和個體疾苦的拷問。因此,每一次“砍價”也是對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其過程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背後需要對臨牀需求、醫保承受能力作出論證。每一次新的變化,既要保常見病,又要能救命,還要將一些“殭屍藥”剔除。這也要求醫保談判要為民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

很多人認為,天價藥患者承受不了,藥價太低打擊研發,似乎是天然矛盾。事實證明,幾年的談判工作,確實攪動了醫藥行業變局。但也應當看到,藥企只是在“跑量”賺錢,並不是不賺錢,只不過換了種賺錢方式。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談判時的那些降幅“損失”,終究還是能在市場上賺回來。那些已經赫赫有名的藥品,它們在被納入醫保後,只會賺不會賠。若是真的無法承受壓價,企業也不會接受。2017年,醫保談判列了44個品種清單,最終有8個品種談判失敗,原因不外乎是藥品降幅超過了企業預期,企業不願讓利。但總體上,這些讓利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後,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市場。

每年的藥品談判讓人期待,每一次的爭毫釐、較錙銖能讓人感受到温度。但也應該看到,好藥的高昂成本在那裏,醫保基金的實際能力也在那裏,不是所有治病、救急的創新藥物都能出現在基本醫保目錄中,想靠“砍價”完全解決不現實。像阿基侖賽注射液這樣的“天價藥”,並非是過去一些成本低、賣價高藥品的那種“虛高”,而是因為新藥研發前期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其生產過程還相當複雜。這種現實難題,也是激勵探索的動力。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