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視野】“政府賬本”要更透明

【財金視野】“政府賬本”要更透明

  近日,財政部發布2019、2020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度排行榜,對各省區市的“政府賬本”透明度進行評價、排名。總體上看,地方預決算公開管理水平持續提升、預決算公開透明度不斷增強,但部分地方存在未公開或者未及時公開預決算、公開內容不完整不準確等問題。

  政府預算是政府的年度財政收支計劃,經常被形象地稱為政府的“賬本”。其實質是,反映政府把公共資金花到哪裏去、做了哪些事情、是否履職盡責。可以説,預算透明是社會公眾監督各級政府權力行使的基礎。提高預算透明度,有助於實現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近年來,公眾對各級政府預算逐步熟悉,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三公”經費預算公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深化預算制度改革、提高預算透明度的成效。實際上,預算涵蓋政府收支的方方面面,“無預算不支出”是一項重要原則,“三公”經費只是預算的一小部分。目前,我國形成了政府預算、部門預算和轉移支付預算多層次、多方位的預算公開體系,“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則是預算公開的重要原則。

  在預算透明度總體上不斷提高的同時,預算公開工作尚待進一步深化。從層級上看,中央層級的預算公開取得較為明顯成效,比如,每年100多箇中央部門在規定時間曬出“賬本”,都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地方預算公開則需做更多的工作,省市縣三級存在“上熱中温下冷”的情況。從財政部公開的檢查情況看,個別部門未公開預決算,部分政府和部門公開不及時,有的部門公開內容不細化,關鍵信息“一帶而過”。

  地方預算公開是預算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地方預算信息與羣眾生產生活聯繫更密切。如果地方預算信息不公開,或者公開信息不完整,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社會監督。同時,地方預算公開涉及的政府、部門的層級和數量都很多,要做好這項工作很不容易,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方面,要執行好預算法等法律法規對預算公開的規定,做到“應公開盡公開”。特別是要拓展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主動將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項目,尤其是機關運行經費、政府採購、財政專户資金,以及教育、醫療、環保、社會保障等情況公開,自覺接受羣眾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近年來通過加強對“三公”經費的公開,經費使用更加規範,同時也獲得了羣眾的充分理解和肯定。各級政府要有主動公開預算的勇氣,自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另一方面,預算公開還要做到能看懂、易監督。預算文本是一個比較專業的法律文件,包含不少法律、經濟術語。如果信息過於專業化或者晦澀難懂,讓公眾“雲裏霧裏”,預算公開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在預算公開的時候,必須儘量通俗易懂,利用表格、文字、圖表、視頻等作配合,加強解釋説明,通過一本“明白賬”讓公眾充分理解各項收支的情況。

  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誌。提升預算透明度需要持續努力,通過打造“陽光預算”,更有效規範和監督政府行為,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曾金華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2 字。

轉載請註明: 【財金視野】“政府賬本”要更透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