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深度】專訪公安部禁毒情報技術中心副處長花鎮東:“芬太尼危機”根源是美國!
【環球時報記者郭媛丹】美國拜登政府在對華關係方面提出了“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的新觀點,但在行動上卻毫不遮掩對中國對抗遏制的本質。這一點在美國就阿片類藥物芬太尼問題對中國進行間歇性指責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專家認為,美方利用芬太尼作為武器對中國搞政治擠壓,這一趨勢在未來不會停止。
美國頻繁炒作芬太尼問題
最近一次美國就芬太尼問題對中國“發難”是在8月份。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8月24日發佈的一份報告稱,與中國在遏止向美國販運阿片類藥物芬太尼方面的合作“軟弱無力”,阻礙美國打擊越來越複雜的芬太尼販運的努力。緊接着,8月30日,美國國務院宣佈懸賞500萬美元通緝涉嫌“跨國販毒”的一箇中國公民。這是拜登政府上台後首次在芬太尼問題上對中國提出指責。
這並不是美國首次將國內的芬太尼危機轉嫁於中國,而是常態化的,專家分析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還會一如既往地以芬太尼問題為抓手往中國身上潑髒水。
長久以來,美方一直存在一種偏見,即其國內的大部分芬太尼類物質來源於中國。但是,本着積極參與全球毒品治理、維護世界安全穩定的責任擔當,2019年5月1日起中國政府對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管,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正式列管芬太尼類物質的國家。相比較而言,芬太尼在美國僅被臨時列管。
對此,美國政府感謝中國政府為美解決芬太尼危機提供支持和幫助。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這件事對美國人民和美中禁毒合作具有重大意義。美國司法部緝毒署署長德希隆也致函中國公安部禁毒局對此表示感謝。
儘管如此,美國將芬太尼問題政治化的操作手段並沒有停止,2019年8月份,特朗普連續發推文表示中國芬太尼類物質大量流入美國境內。
中國將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管並沒能阻止美國芬太尼危機。美國疾控中心(CDC)網站顯示,2019年美國有超過7萬人死於用藥過量,超過3.6萬人死於過量服用合成阿片類藥物。2020年,美國有9.3萬人死於用藥過量,其中超過60%與芬太尼有關。
芬太尼危機根源在美國自身
那麼美國芬太尼危機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公安部禁毒情報技術中心副處長、國家毒品實驗室博士花鎮東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世界各國都存在阿片類物質濫用問題,但普遍使用的都是海洛因,僅有美國存在嚴重的以芬太尼類物質為代表的合成阿片類物質濫用和致死情況。
花鎮東強調,“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完全在美國自身,美國阿片危機的源頭是處方藥濫用問題。”根據介紹,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普渡製藥公司為代表的美國大型藥企推出了以羥考酮、氫可酮等半合成阿片類藥物為主要成分的止痛藥。該類藥物止痛效果更好,同時成癮性和健康危害也大大增加,它們本應在嚴格監管下使用,但藥企為了增加銷量,通過大量公關和營銷等手段説服監管機構放松管制政策,並誘導醫生開出該類藥物的處方。
在這種背景下,普通人羣即使沒有任何健康問題,只要向醫生敍述有傷痛就可以獲得阿片類藥物,由此導致該類藥物在美國的使用呈幾何倍數增長。
從1997年到2007年,美國人均阿片類藥物的用量由74毫克上升至369毫克(以等效嗎啡量計算),遠超實際醫療需求。2009年美國全國藥物濫用調查顯示,美國新增吸毒人員中約1/3由濫用處方藥開始,濫用的品種主要是羥考酮、氫可酮等半合成阿片類藥物,由此導致的死亡案例激增。
近年來美國藥物濫用問題日趨嚴峻複雜,吸毒過量致死人數逐年上升,已超過了槍擊和車禍的死亡人數,由此導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連續兩年出現下降。其中阿片類物質由於危險性極高,是濫用致死的主要原因,約2/3的死亡案例與此有關。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衞生研究所郝偉教授曾兩次被推選為擔任聯合國國際麻醉品管制局(以下簡稱為“麻管局”)第一副主席,麻管局是獨立的、半司法性質的國際麻醉品管制機關。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郝偉表示,正是廠商、監管機構以及醫生等數方面綜合因素,才導致了阿片類物質在美國大行其道。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直至2012年達到最高峯,最嚴重的時候每天可能導致上百人死亡。而且在新冠疫情期間,使用阿片類物質的人數又有所上升。”郝偉説。
隨着阿片類物質危害性的進一步凸顯,美國政府也終於認識到以往政策的不合理性,美國政府出手了。
應對之法
花鎮東表示,美國政府於2011年發佈應對處方藥濫用問題的白皮書,重新加強阿片類藥物的管制,同時要求普渡製藥等相關公司修改藥品的劑型,增加濫用難度。“但經過十餘年的市場培養,美國已經形成了龐大的阿片類物質成癮羣體,由於依賴性強、戒斷困難,這個羣體需要源源不斷的供應來滿足濫用需求。在處方藥獲得難度加大的情況下,不少濫用者開始將目標轉向更為危險的地下加工廠非法生產的阿片類物質。”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對販毒集團打擊不力也導致非法生產的阿片類物質得以在美國氾濫。在世界範圍內,濫用最為廣泛的非法生產阿片類物質是海洛因。而某國販毒集團生產的海洛因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逐步上升至90%以上,特別是在東部地區,已基本取代來自南美的海洛因。但該國生產的海洛因質量較差,難以滿足濫用者的需求。
花鎮東介紹説,在此背景下,販毒集團盯上了效果較強且不依賴於罌粟種植,直接通過化學合成即可生產的芬太尼類物質。他們一方面在低品質海洛因中摻雜芬太尼提高藥效,甚至只用芬太尼摻雜其他物質後冒充海洛因出售;另一方面還將芬太尼類物質製成外觀類似合法藥企生產的羥考酮和氫可酮片劑,向習慣使用處方藥的濫用羣體出售。
由於販毒集團生產毒品時品控不嚴格,其產品中芬太尼類物質的含量差異較大,一旦濫用者購買到含量超過安全限量的毒品,吸食後極易導致死亡。
相比之下,在中國芬太尼成癮的病例少之又少,郝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中國政府的嚴厲管控和中國文化的雙重作用。“鴉片戰爭是中國人永遠的痛,無論是醫生、家屬乃至患者本人對於阿片類藥物都保持有警惕性,所以在中國阿片類藥物用量極其有限。”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採取了整類列管芬太尼物質的措施,一方面是未雨綢繆,另一方面也為全球毒品問題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自己有病卻要別人吃藥”
對於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政府在禁毒問題上的努力美國是心知肚明的。花鎮東表示,“如果美國不能解決其存在的大規模阿片類物質成癮羣體,不能解決某國販毒集團操控下的制販毒網絡,那麼美國龐大的非法阿片類物質需求將一直存在,芬太尼類物質濫用問題永遠也難以解決。美國只有正視自身問題,從內因着手,儘量減少國內的阿片類物質需求,才能真正解決芬太尼類物質濫用問題。”
但是,美國沒有選擇去正視自身矛盾,並着手解決,而是再次開始了“矛盾轉嫁”,將髒水潑向中國,尤其是利用輿論進行操縱。
在2019年5月1日中國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後,《環球時報》獲悉,美方向中方通報數據顯示,2019年9月以來,美國未再查獲來自中國的芬太尼類物質。在此之前,美方查獲來自中國的芬太尼類物質數量也極為有限。
此外,根據花鎮東的介紹,美國緝毒署在2020年發佈的官方報告顯示,中國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後,另一個化工大國印度向墨西哥和美國走私芬太尼類物質及其前體化學品的風險正不斷上升。
郝偉認為,美國的“甩鍋”行為是習慣性的,遵循的基本原理是“自己有病卻要別人吃藥”。此前美國因為可卡因氾濫對南美國家進行譴責,稱委內瑞拉是全球毒品樞紐。雖然禁毒無國界,需要全世界各國聯手治理,但本質上沒有需求就沒有買賣,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美國應該正視自身國內的問題。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