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孟晚舟回國,事實再次證明,美方想靠顛倒黑白和長臂管轄壓垮中國科技企業是行不通的。但太平洋對岸總有一些人不死心並氣急敗壞,例如向來以反華“聞名”的參議員魯比奧就指責拜登政府對華“温和”,另一參議員哈格蒂稱白宮“進一步向中國屈服”。此外,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主流美媒均指出,孟晚舟獲釋不代表完事,美國還將繼續對付華為。
誠然,在拜登政府很大程度上繼承特朗普對華政策、執意將中國定義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背景下,在包括拜登和布林肯在內的美國政要直言不諱地宣稱不會容忍在高科技領域被中國超越的氛圍中,美國對中國科技力量下的黑手顯然不可能輕易收回。實際上,就在孟晚舟回國前一天(24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商務部長雷蒙多的話報道稱,“華為是一個安全威脅”,“美國要與盟友合作,防止中國獲得先進技術”。但至少,在晚舟歸航之後,中國更能自信地説,中國的科技創新步伐,美國擋不住。
中國科技創新的蓬勃力量,美國擋不住。中國科技的進步和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躍升,依仗的是自主創新的強大實力。就在幾天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連續9年提升,從2013年的第35位升至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中國已經確立全球創新領先者地位。具體到華為公司,其立足於在科技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在5G技術上仍舊保持專利數第一,在5G通訊設備市場上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除了華為,在中國科技創新洶湧大潮中,也還有更多的企業在弄潮拍浪。這是中國創新動力生生不息的來源。
中國堅決維護本國發展權益的決心,美國完全無法動搖。科技進步事關一國發展權益,誰都無權剝奪。對中國科技進步成就喊打喊殺的美國政客,早已不掩飾其試圖利用市場競爭之外的黑手為美國科技安全保駕護航的圖謀。他們甚至想要複製當年法國阿爾斯通事件,通過拘押企業高管來逼迫華為讓步。只可惜美國打錯了算盤,因為華為的背後,是中國。
在獲悉孟晚舟被無理拘押相關情況後,中國政府第一時間提出嚴正交涉,多次強烈敦促美加釋放孟晚舟。而在7月的中美天津會談中,中方向美方提出的糾錯清單裏就包括中方敦促美方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除了外交努力,中國還在法律法規上完善應對此類事件的機制,先後出台《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和《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並公佈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圍繞反制裁、反干涉和反長臂管轄打出一系列法治重拳。
中國堅持走全球科技創新協作之路,終將使美國自慚形穢。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重磅武器,不應該被部分國家抱着“我能有,你不能有”的心態進行肆意的打壓和遏制。“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築牢數字安全屏障,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近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中關村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峯會這些重要國際場合發出的中國聲音,無一不凸顯出中國支持全球科技創新協作的鮮明態度。
中國這麼説,也是這麼做的。目前,中國已經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參加的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不同於美國在科技領域對他國的處處設卡,從“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向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同多個國家開展新冠疫苗研發合作到中國空間站邀請多國開展科學實驗,中國實實在在地走在開放而非封閉、合作而非對抗、公正而非歧視的全球科技創新協作的光明大道上。中美之間,高下立判。
由此觀之,原地跳腳,可能就是美國對華科技打壓不死心的唯一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