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夏威夷,度假的“天堂”。馬克吐温曾對其這樣評價:即使逝去,也不過是在天堂裏睡着了。
圖源:The New York Times
對於流浪漢來説,夏威夷也是他們的“天堂”。許多流浪漢就在海邊搭帳篷作為住所,需要洗澡時,可以在附近找得到洗浴設施;夏威夷的氣候宜人,即使住在室外不會太冷;平時還有救濟金可以領。這樣的生活,不就是傳説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嗎?
但在夏威夷當流浪漢真的那麼好嗎?
美國醫療費用高
在夏威夷的街頭,經常會看到一些口歪眼斜或手腳發育不對稱的流浪漢,身體健康難以得到保障。
圖源:Invisible People
流浪漢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是美國醫療費用高昂,因而很多窮人即使患病也沒錢接受治療,健康狀況不斷惡化。
美國醫療費用已經連續多年居於全球榜首。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聯邦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醫療保健方面總支出比2019年增長了9.7%,達到4.1萬億美元,人均醫療保健支出12530美元,佔全國GDP的19.7%。
雖然美國醫療保健花銷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但是其人均壽命(life expectancy)卻並沒有相應的提高。2021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76.6歲,而其他發達國家大多都在80.7至83.9歲之間。
美國醫保覆蓋不全面
為了解決流浪漢健康問題,在醫療保障方面,美國推行“白卡”,窮人憑藉此卡可免費或低價看病,但效果並不理想。
來源:California healthline
白卡(Medicaid), 是美國的聯邦醫療補助,為符合特定資格的居民提供醫療費用援助。所謂“特定資格”,並不是只有“窮”這一個標準。2014年之前,若想申請白卡,不僅個人收入要低於一定標準,還要根據申請人的家庭規模、年齡、有沒有殘疾、有沒有懷孕等因素綜合評估其是否符合申請補助的“特定資格”。所以,真正能申請到“白卡”的窮人其實非常之少。
2014年起,《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The 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簡稱 PPACA或ACA)正式開始生效。其中的一項規定便是要求擴大醫療補助資格,以覆蓋更多的低收入美國人。根據規定,64歲以下的成年人,只要其收入不超過聯邦貧困水平的138%,就符合申請資格。
美國《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州都在實施該項法案。從2014年起,各州陸續加入該醫療補助擴張計劃。但截至目前,仍有12個州沒有實施擴張計劃,即大約四分之一的州都沒加入(包括弗羅裏達州、密西西比州等)。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2020年,美國共有3720萬的貧困人口,卻依然有12個州的窮人難以申請到醫療補助,因為除了收入,還得符合其他諸多條件。
在沒有實施醫療補助擴張計劃的州里,大約有200萬人無法獲得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險。他們沒有資格在市場上獲得保費、税收減免(對於收入超過138%,貧困線卻不足聯邦貧困水平的400%的中產階級來説,政府以可退還税款的形式提供大量幫助來支付每月的保費),因為他們的收入低於貧困線;同時他們也沒有資格擁有“白卡”,或是因為他們所在的州並未實施醫療補助擴張計劃。
據統計,這12個州低於貧困水平線的人裏沒有醫保的比例是其他州的兩倍多。可見,看病對於許多美國窮人來説,依然是個大問題。
美國缺乏解決貧困問題的政治意願
在美國近4000萬的貧困人口中,最貧困的便是那些無家可歸、風餐露宿的流浪漢。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總共有將近60萬的流浪漢。而流浪漢無法得到健康保障一直是一個大問題,即便是在已經實施醫療補助擴張的州。
圖源:National Alliance to End Homelessness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顯示,流浪漢患病的風險比正常人口高很多。長期風餐露宿的生活使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用水衞生難以得到保障,這使得流浪漢患傳染病的風險增加,比如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肺結核、艾滋病和新冠肺炎。
除此之外流浪漢還普遍面臨精神疾病、酗酒、藥物濫用、糖尿病以及心肺疾病等。另有數據顯示,流浪漢的平均壽命只有約50歲,低於正常人口平均壽命近30歲。
即便是在已經實施醫療補助擴張的州,流浪漢獲得了“白卡”,在看病時依然面臨很多障礙,比如不知道該去哪裏接受治療、當地公共交通不完善以及沒有身份證等;有的還存在心理障礙,如面對醫生尷尬、對填表格和回答問題的緊張懼怕等。所以即便手持“白卡”,流浪漢們也難以得到及時救助,保證身體健康。
在醫療補助擴張還沒有實施的州,窮人和流浪漢的處境更為窘迫。許多窮人看不起病,可是又沒有“白卡”的申請資格,最終,高昂的醫療費用使他們破產,不得不去街頭流浪。居無定所,健康無法得到保障,沒錢看病,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的形成。
所以,無論是否生活在實施醫療補助擴張計劃的州,流浪漢們的健康可能都是個問題。
既然流浪漢居無定所的生活方式是影響流浪漢健康的原因之一,美國政府為何不能通過給流浪漢提供住所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呢?
其實,從二十多年前開始,美國就開始採用“住房優先”政策(Housing first),旨在為流浪漢先提供無條件的永久性住房,然後提供其他支持服務。但這個政策似乎收效甚微。
來源:華盛頓郵報
曼哈頓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斯蒂芬·艾德(Stephen Eide)在CNBC的一篇報道中指出,“住房優先”實施後,人們希望真正看到周圍的流浪漢減少,但這卻並沒有發生。
《紐約時報》今年7月的一篇報道也指出,美國限制房屋數量和土地分區的法律規定反而使流浪漢問題變本加厲。
流浪漢問題遲遲無法得到解決,除了政策的不給力,住户們的反對也是原因之一。很多人經常抗議住房政策,他們擔心更多的房屋,特別是給窮人的住處,會改變他們社區原有的構造或降低他們房屋的價值。
從被政策忽略,再到排擠,看到這裏,你對美國流浪漢“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還羨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