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成語故事裏主人公的身份及事件經過 成語故事內容典故第一彈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綜合

  七步成詩用來稱讚人有才華,思維敏捷。其主人公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文學家曹植。

  曹植和曹丕是同母兄弟,從小聰明,深受得曹操的寵愛。曹丕做了皇帝后,常想借口除掉曹植。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説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説曹丕聽了以後“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於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説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驚弓之鳥用來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其主人公指的是戰國時期的著名射箭能手更羸。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獵。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對魏王説:“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更羸説:“請讓我試一下。”更羸並沒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真有這本事!”更羸笑笑説:“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魏王更加奇怪了,問:“你怎麼知道的?”更羸説:“因為它飛得慢,這説明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且它的叫聲悲慘,説明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裏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開天闢地用來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其主人公指的是神話傳説中的著名人物盤古。

  神話中傳説,世上最早時,天地渾然一體。世界像個雞蛋,天地的開創人盤古就在蛋裏。一萬八千年後,盤古從蛋裏走出來。蛋裏淡淡的煙雲冉冉上升,變成青天。混濁的沉渣逐漸凝聚,變成大地。天地近在咫尺。盤古彎曲着背把天地撐開。盤古頂開立地一萬八千年,終於把天撐高。天地再也不會合在一起,盤古才安然死去。他呼出的氣,變成風和雲。他留下的聲音,變成雷霆。他的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


  南柯一夢用來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其主人公指的是唐代傳奇小説中的人物淳于棼。

  相傳唐代有個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節。一天適逢生日,他在門前大槐樹下襬宴和朋友飲酒作樂,喝得爛醉,接着迷迷糊糊地來到另一世界。但見車行數十里,行人不絕於途,景色繁華,前方朱門懸着金匾,上書“大槐安國”。隨後有丞相出門來相迎,告稱國君願將公主許配,招他為駙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覺已成婚禮,與金枝公主結親,並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後勤政愛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前後二十年,上獲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擁戴。這時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顯赫,家庭美滿,萬分得意。不料檀蘿國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敵,最後慘敗。之後淳于棼連遭不測,失去國君寵信。便向國君辭官回故里。國君准許後淳于棼離開,再睜眼發現自己躺在廊下,才發現之前的一切原是一夢,一切全屬虛幻。後來,淳于棼把夢境告訴眾人,大家感到十分驚奇,一齊尋到大槐樹下,果然掘出個很大的螞蟻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蟻穴一個。夢中“南柯郡”、“槐安國”,其實原來如此!



 

  對牛彈琴用來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也用以譏笑説話的人不看對象。其主人公指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公明儀。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有一天,他來到郊外,看到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絃,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裏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着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説:“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


  班門弄斧用來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時期魯國著名的木匠魯班。

  從前,有個叫魯班的人,以手巧聞名,被奉為匠師之祖。行家們對他都敬重得五體投地。有一天,一個年輕木匠漫不經心地走到一個大紅門的房子前,舉起自己手裏的斧子,説:“我這把斧子,別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麼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裏,用我的斧頭這麼一搞,就會做出漂亮無比的東西來。”旁邊的人聽了,覺得他太誇口,就指着身後的大紅門説:“小師傅,那你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年輕的木匠傲慢地説:“不是我吹牛,告訴你們,我曾經當過魯班的學生,難道還做不出這樣一扇簡單的大門來,簡直是笑話。”眾人聽了,忍不住大笑起來,説:“這就是魯班先生家,這扇就是他親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那位年輕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七擒七縱用來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其主人公指的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諸葛亮和他的對手孟獲。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於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説,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鬆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諸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佈置過的軍營後就放孟獲回去。孟獲回去後,當天夜裏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麼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諸葛亮又將他放了,之後接連幾次被抓,諸葛亮都放了他。六回後,孟獲真心順服,帶領各部族歸順蜀國。


  大公無私用來比喻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名人祁黃羊。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説:“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推薦解狐,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説:“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裏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説:“現在朝廷裏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説:“祁午能夠勝任。” 平公又奇怪起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薦你兒子,不怕別人講閒話嗎?”祁黃羊説:“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孔子説:“祁黃羊説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心存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


  舌戰羣儒用來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其主人公指的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

  為了抗禦曹軍,保全東吳,魯肅向孫權提出聯劉抗曹的主張。孫權遂派他去劉備那裏探聽情況。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勢,建議劉備“外結好孫權”的諸葛亮夙有聯孫抗曹之意,所以,與魯肅不謀而合。在得到劉備的同意之後,便與魯肅結伴到柴桑來勸説孫權。東吳內部主戰主降兩派意見不一,以張昭為首的眾多謀士極力主張投降,而孫權面對這種情形也無可奈何,顯得猶豫不決,這給諸葛亮的勸説設置了障礙,也給讀者製造了懸念。諸葛亮先後與東吳的七位儒士文臣進行了舌戰。最終,諸葛亮佔據上風,説服了孫權聯手抗曹。


  一鳴驚人用來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國君——楚莊王。

  楚莊王他少年即位,面臨朝政混亂,為了穩住事態,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實則暗地裏在等待時機,人問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他在位二十二年,為了楚國的振興,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廣攬人才,重用了蘇從、伍參、孫叔敖、沈尹蒸,讓他們整頓朝綱,興修水利,重農務商。在楚莊王的領導下,國家日漸強盛,先後滅庸、伐宋、攻陳、圍鄭,陳兵於周郊,問鼎周王朝。公元前 597年,於今河南滎陽北大敗晉軍。公元前 594年,迫使宋訂下城下之盟,並陸續迫使魯、陳、宋、鄭等國歸依,使成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