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這個10月的大新聞,無疑就是全面放開二胎了。一項持續了36年,改變無數人命運軌跡的政策,就這麼神秘地迎來了重大轉折。
國家考慮的是人口危機和經濟發展,普通人則訴諸個人體驗。70後感覺“被坑了”;80後哀嚎自己“竟然成了歷史上唯一一代獨生子女”;不差錢的人笑而不語;大部分人哭窮“生的起,養不起”。
追求具有歷史感的發言成為一天來輿論的主調,但是,現實問題還是得有人聊聊。
對於向來缺少輿論主導權的女性羣體來説,“全面放開二胎”並沒有引發歡呼,反而引出了諸多憂慮。
●女性對“放開二胎”的憂慮:逼生、就業歧視和地位倒退
早在單獨二胎政策試行時,就有網友説:“據説最高興的是那些頭胎生了女孩的丈夫和公婆們,他們終於有了正當理由,要求妻子或兒媳再生一個。” 如今,認為女性會受到壓力,被公婆或丈夫逼着生二胎的人不在少數。
此外,就業歧視也是不少人關注的問題。網友@jasmine_lz説:“目測一下今後女人找工作的困境:沒生育的,可能需要兩次產檢;已育一胎,還有一次產檢可能性;已育兩胎,倒是不休產假了,可是倆孩子事兒多呀。還是招男的吧……”
更有人擔心“放開二胎”會讓女性在經濟上更依附男性配偶,導致女性地位的倒退。《南都娛樂週刊》主編@謝曉 説:“如果男人負責去拼命掙錢養家,女人生完兩個孩子出於主客觀情況基本不會在事業上謀求大發展了。長此以往,女性在家庭及社會中的地位又要倒退至少十年。”
●“生孩子吃虧”如今已是許多女性的普遍看法
從成本考慮,女性的生育成本大概分成兩塊。
一塊是經濟成本。上海的調查顯示,一個家庭養育一個0-3歲孩子的直接費用為32719.5元,4-6歲孩子的養育費平均為31943元,7-12歲的為31226元。社會學家徐安琪的調研報告《孩子的經濟成本:轉型期的結構變化和優化》認為,從直接經濟成本看,10年前的上海,一個0-16歲孩子的撫養總成本達到25萬元;到子女上大學再讀研,則高達48萬元。十年後的今天,撫養成本無疑更高。
另一塊是機會成本。中國女性順產生育單胎的產假是14周,而女性從懷孕到哺乳期結束,一般需要2-3年,兩個孩子就是4年以上,這幾年工作外的時間也主要用於照顧孩子,其間損失的薪酬和對職業發展的影響無法估算。電視劇《辣媽正傳》裏,女主夏冰説:“我懷孕的時候你們説,堅持9個月,生完就好了,我現在生完了,你們又説,再堅持一個月,出了月子就好了,等我出了月子,你們肯定又要説,再堅持三年,孩子上了幼兒園就好了,然後再堅持到上學畢業結婚生子,那是堅持一段時間嗎?根本就是堅持一輩子!”
由於生理和社會文化等原因,女性在生養孩子上確實付出更多,許多女性既要負責生,也要負責育,工作家庭兩頭挑。而有助於女性多生育的現代觀念和政策,卻還沒有建立起來。比如女性在工作場所和家庭中的地位保障、引入男性育兒假且推行男女平權、設立費用合理的嬰幼托兒機構等。這些本該由家庭、社會、國家共同承擔的養育成本都核算到了女性頭上,現代女性覺得生孩子虧,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極端的女性意見認為,計劃生育拯救了自己
針對生育,有的女性意見是:“我非常感謝計劃生育,這是一項偉大的國策,不僅僅是控制了人口的問題,而是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至少將一大批婦女從令人絕望的生育深淵中拯救出來,她們至少擁有了一個完美的藉口抵抗來自四面八方的惡意生育指令;也將一大批女性從重男輕女的泥潭中拯救出來,以其獨一無二令一些較為開明的父母擺正心態。”(@廣淵家的貓)。
在一些女性的眼中,生育被簡化成了“女人是為男人生孩子”,多子女的母親也因此被貶低為“生育機器”。
這種觀點看起來極端,但是也事出有因。傳統男權社會中,傳宗接代是婚姻第一要務,婦女很難自主決定是否生育,如何生育。女性生育的種種成本付出並不被認真考慮,久而久之,就在一些女性心中形成了一種意識:生育只是一件讓婦女受害,男人受益的事情。
●生育主導權在家裏應該由誰掌管?
可以想象,全面放開二胎之後,無數家庭會馬上面臨生育大討論。其結果不止關乎國家增加人口和消費,更涉及千萬個家庭的穩定和諧,女性權益和社會地位等問題。
問題回到這裏——生育的主導權在家庭中應該是怎樣分配的?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是這樣規定的,第九條,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的規定處理。
在過去普遍一胎的情況下,生育主導權這個問題並不突出。但是全面放開二胎後,爭議無疑會增加。
婚姻法的精神是維護女性在生育問題上的自主權,但現實生活確有諸多複雜之處,女性社會地位是否會發生倒退,家庭和諧如何維護,值得人們關注和討論。